以逸待勞成語故事

以逸待勞是一個成語,它的故事源自於戰國時期。故事講述了魏國與趙國聯合在龐口抵抗秦國的侵略。秦將司馬梗千里迢迢從關中越過漳河來攻打邯鄲,屯兵於城南。趙國軍隊不能與秦軍正面交戰,於是採用李雲的建議,採取以逸待勞的策略,命令部隊堅守陣地,不許出戰。趙軍在營中吃飽喝足,士氣高昂,而秦軍遠道而來,士兵疲憊不堪。於是趙軍在營寨外挖掘壕溝進行防守,秦軍攻打不下,士兵們疲憊不堪,反而因為飢餓和疾病而不斷死亡。這時趙國派兵出擊,大敗秦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通過保持充足的體力、精力,並做好充分的準備,可以更好地應對挑戰和困難。

在歷史故事中,以逸待勞的策略也被多次套用。例如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時,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在渭南依山紮寨。諸葛亮用糧草牽制住司馬懿,同時又採取以逸待勞的策略,讓士兵們日夜挖地道,最終把地道挖到了魏軍營寨下,放火燒毀了魏軍的營寨。在這個故事中,諸葛亮通過充足的糧草和充分的準備,成功地擊敗了疲憊不堪的魏軍。

在現代社會中,以逸待勞的策略依然具有實用價值。人們可以通過充分的準備和計畫,利用時間差和資源差來取得優勢。例如,一個學生可以通過充分的複習和準備,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一個公司可以通過精心策劃和市場調研,把握市場機遇,從而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因此,以逸待勞這個成語不僅僅是一個成語故事,更是一種生活和工作中的策略和方法。

以上就是【以逸待勞成語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