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龜大佛故事

六龜大佛的故事源於一個悲壯的事件。清治年間,在台南縣六龜地區,一名從琉球出海,尋找信仰之地的年輕僧侶釋通琇因海上風浪波濤,在回航的途中誤觸風邪來到這個地方。這裡是高山多雨的環境,早晚溫差極大,冬天很冷而找不到供養之人。之後又來到由被叛逆份子偷渡,為躲避追兵而來到此地的釋通琇的同門師兄弟釋通政。

釋通政帶他到地方士紳莊大猷家避寒,但釋通政在稍後被懷疑偷竊而被抓下獄。釋通琇為救釋通政,不惜剃髮為僧,歷經艱辛,到台東的龍岳寺學得醫藥之術,並成功救出釋通政。兩人一同將醫藥法水、甘露丸分送給鄉民們。經僧侶誦經並撒施甘露丸後,當地的瘧鬼被趕跑,讓前來受藥的民眾深受感動,自此常備供養等待兩高僧到來。而南鯤漁民捕獲鯨魚內受傷之海龜或聽聞傳聞而加以照料時,也常會前來受藥,待傷口痊癒後再離去。

為了報答鄉民們的恩情,釋通琇和釋通政決定雕刻一尊大佛像以供奉於六龜地區的龜山寺內。經過幾年的努力,大佛像終於完成。這尊大佛像除了有祈求當地風調雨順、五穀豐收、鄉民平安的意義外,也象徵著六龜地區民眾團結互助的精神。

以上就是六龜大佛的故事,它體現了人性的善良和互助精神,也表達了對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以上就是【六龜大佛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