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的故事

因地制宜的故事有以下幾個:

1. 魯班原是全國有名的能工巧匠,他手藝高超,許多名山大川都留下過他的足跡,人們都稱他是遊走的巧匠。有一次,魯班帶領幾個徒弟乘著船去一座海島,去島上為王母娘娘修殿。海浪把小船打翻了,他自己被推到了一座荒島上。這個荒島很奇怪,到處是荊棘叢和怪石。魯班急中生智,利用當地的條件,伐木鑿船,修屋建房,開荒種地。在荒島上安居下來後,他發現當地盛產竹子,於是他因地制宜,用竹子做成許多工具,如各種形狀的鏟、鋸、鑽子等。這些工具輕巧實用,深受島上人們的歡迎。魯班終於找到了合適自己的生活方式,被當地人尊稱為「開荒的祖師」。

2. 古代中原地區的先民最初並無船可乘,只能靠搖木舟渡河。可是,搖木舟很費力,於是有人想製造一種機具省力。有個越地人(今紹興人),發明了一艘船,他造的船是以樹幹為體,用本地的松火作動力,使船在水面上浮動。雖然這船既輕便又靈巧,但人們仍不滿意。魯班便去請教他的老師鬼谷子。鬼谷子對他說:「依我看,這船離機動還差得遠呢!要使它更完善,你就再仔細琢磨吧。」魯班在師傅的啟示下進一步反覆試驗,終於造出了木槳。以後又不斷改進,使它更適合於水中行駛。

以上就是因地制宜的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

以上就是【因地制宜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