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鮮矣仁的故事

巧言令色鮮矣仁是一個古代漢語用語,出自《論語·學而》,意思是:滿臉堆笑、說話花言巧語的人,一般不可能是仁人。

該句話的背景是孔子和弟子的對話。起初,子貢問老師:「一個執政者如果有四方面的品質:智商高、有勇力、儀表漂亮、言辭動人,如此說來,就是一個理想的人了嗎?」孔子回答說:「還不行。這樣的執政者往往會依仗自己的外貌來欺壓百姓。」然後,當子貢進一步追問「那麼理想的人應該是什麼樣的?」時,孔子提出了「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也就是說,滿口花言巧語、臉上總是偽裝出一副逢迎的樣子、舉止又是那麼謙卑恭順的人,被左丘明認為可恥,孔子也認為可恥。

因此,「巧言令色鮮矣仁」這句話是孔子對虛偽和不真誠的道德批判。

以上就是【巧言令色鮮矣仁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