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木立信故事

徒木立信故事出自《孟子》的《孟子見梁襄王》章。意思是說徒手拿木頭,如果有人相信的話,就立下信賞。比喻言出必行,說話算數。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大亂,孟子前往齊國拜訪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回答說:「王,何必曰利?亦將有仁義而已矣。」惠王不解,就問孟子怎樣才能做到仁義。孟子對他說:要招賢納士,對百姓一定要嚴格要求,賞罰分明,這樣才能樹立仁義。於是惠王就問他如何賞罰,孟子說:殺一牛謝一罪,對老百姓可不值一提。但要是君王覺得做的不夠,應該跟百姓一起實行更嚴格的規矩。於是惠王就對當夜手下的一名士兵違反軍紀很生氣,準備下令嚴懲。可是想到剛才與孟子的對話,於是就改變主意將那名士兵長俸祿,以示獎賞。於是眾人無不驚嘆。從此也就有了徒木立信這一說法。也是最早的廣告,也相當於現代的廣告口號或口頭承諾的由來。是商鞅在擔任秦國丞相期間推行新法的一個典故之一。現代含義是承諾並兌現了的意思,有時也形容言出必行,說話算數。

以上就是【徒木立信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