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故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孫醜下》,指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方面的支持;違背道義、仁義,必然陷於孤立。

故事內容:

有一次,孟子對齊宣王說:「你這種愛護百姓、捨不得徵用百姓的心,可以算作一種仁心。但是這種仁心並不完全。為什麼呢?因為用仁心治國與用武力治國的方法是不同的。好比是一個家庭的長者,愛護自己的子女和奴僕,是要使他們都有所依靠。但是,光是慈愛是不夠的,還必須用禮來約束他們,以禮來規定他們各自的任務。所以用道德與用武力,是兩種不同的治國方法。以武力治國只能夠得到一時的效果;用道德來治國,就能夠使長久的安寧了。」齊宣王問道:「我如果做了國君卻沒有德行,怎樣才能使人民服從呢?」 孟子回答說:「如果你的態度誠懇地對待他們,那麼國君之位也是可以得到的。」 於是,孟子又向齊宣王講了「天時、地利、人和」三條原則。「天時」和「地利」是取決於「人和」的,這正是有道德和無道德所得到的不同結果。這時齊宣王連連搖頭說:「我靠父傳子的家業而為君,如今國內民不富足,國外還有強敵壓境,百姓都埋怨我,我怕他們會背叛我呀!」 孟子回答說:「你如果能夠不斷地推廣君主的仁心來推行仁政,以這種做法來統一天下。只要能施行忠政愛民,即使沒有國土和德行也沒有關係。」

在文中通過大講仁愛、王道這些好聽的字眼兒掩蓋一個「詐」字,好像所有的王道樂土都要像一塊巨大的磁鐵一樣吸引所有的人民,使他樂於自動靠攏。即使達不到這一點也能把這個國家那一地區的百姓弄的團結成一隻可靠的羊群而已。這是一個擺在每一個當權者的潛意識裡的陰謀。

以上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故事內容,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以上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