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故事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成語出處故事:

1. 守株待兔:戰國時期,有一個農民在耕作時偶然發現一隻野兔撞在樹樁上死去。他便荒廢農活,整天守在樹樁旁等待下一隻兔子。這個故事後來演變成了「守株待兔」的成語,用來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

2. 按圖索驥:明朝有一位著名畫家沈括,擅長畫馬。他的兒子沈綬也畫得一手好畫。為了畫好馬,沈綬還研究了很多關於馬的書,並按照書上的圖形畫畫,學習趙霖的畫馬法,並且技藝一點也不遜色於他父親。這個故事後來被提煉成了「按圖索驥」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按照死規矩機械地做事,不知變通。

3. 亡羊補牢:出自《戰國策》。有個人一天發現自己丟失了一隻羊,於是他在羊圈裡修理羊圈,以防羊再次丟失。第二天果然又來了一隻羊,他感到很高興。但是後來羊圈仍然沒修好,結果又丟失了幾隻羊。但是這個人明白了修羊圈的重要性,不再抱怨自己早上的決定,而是開始彌補自己的過失。這個故事後來被用來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很多成語有著豐富的出處故事,如「畫蛇添足」、「葉公好龍」、「井底之蛙」、「老馬識途」等等。

以上就是【成語出處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