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退堂鼓成語故事

打退堂鼓的成語故事源於宋朝時期,當時在京城有一個姓張的官員,他常常為一些小事發愁,而且他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經常在衙門裡敲鑼打鼓,召集下屬官員開會。然而,每次開會,討論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時間一長,其他的官員和下屬都對他的做法表示不滿。

後來有一次,當他又一次召集大家開會時,有人故意問他:「你為什麼要經常打退堂鼓呢?」張官員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意思,只好搖頭苦笑了。原來,對方是在諷刺他開會頻繁,而每次會議的議題卻都毫無意義。

從此,「打退堂鼓」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做事猶豫不決、畏難而退的樣子,也指對某件事情的態度出現動搖,產生了退縮的心理。

以上就是【打退堂鼓成語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