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符的故事

桃符的故事源於古代驅鬼辟邪的信仰。在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人們會把畫有虎、獅等吉祥物的兩片薄板,分別掛在門上和屋內,來避邪祈福。最初桃符是指在大門左右懸掛兩塊木板,取其形如屏障,象徵著除舊布新,趨吉避凶。

據說,在五代時期,蜀國國君孟昶喜歡標新立異,每年都命人書寫春聯貼在門上,在公卿士庶的門上也要貼春聯,因此春聯逐漸流行起來。到了宋代,人們把桃木削成形狀相等的兩塊薄板,除夕時分別貼在內外門上。這就是「桃符」。

此外,也有傳說說桃符是用桃木製成的,因為桃木能驅邪避邪。傳說在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有一棵大桃樹,樹冠能覆蓋三千里。樹上有兩個神仙,小鬼都懼怕他們。每年二月初一的時候,他們騎著仙鹿在樹幹上穿梭,此時正值鬼怪出沒的時候,凡人都可以將他們的名字寫在紙上然後燒掉,這樣鬼怪就會被降伏了。這種習俗後來發展成春節時貼對聯的民俗。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果還有疑問,建議查閱相關書籍和資料。

以上就是【桃符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