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旋踵的故事

"死不旋踵"是一個成語,形容決心堅定,不改變自己的決定,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這個成語來源於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一位名叫介之推的士人,他忠於國家,為晉國的安定和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當他發現他的主公不公正地對待他的人民時,他選擇退隱山林,拒絕與腐敗的政權合作。

晉文公知道介之推的品行和貢獻後,為了表彰他的忠誠和無私,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尋找他,並將他提拔為官。但是介之推卻不願意接受這些榮譽和回報,他選擇了離開晉國,前往深山中隱居。

晉文公為了表彰介之推的貢獻,下令放火燒山,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找到他。然而,介之推並沒有被這種榮譽所打動,他堅定地留在山中,直到火焰蔓延到他的腳下,他才決定犧牲自己,用腳後跟將腳跟上的泥土蹬出,讓自己摔下山崖,以死來表達他對腐敗政權的抗議。

這就是"死不旋踵"的由來。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那些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不惜付出生命的決心堅定的人。他們不會因為外界的誘惑或壓力而改變自己的決定,即使面臨死亡的威脅,也決不妥協。

以上就是【死不旋踵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