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故事來歷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的名稱還源於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6天就是清明節氣。在清明時節,春天已經來臨,天氣晴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

此外,民間傳說中,清明節的故事與介子推有關。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肉煮湯給重耳吃。重耳做了國君後,仍然沒忘介子推,而前往綿山尋找他。但介子推不願再做官,背著老母到綿山隱居起來。晉文公聽說後,就親自帶人上山尋找介子推。最後發現介子推母子在山中,要他出山做官,但介子推不願意,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知道後,就舉火焚林,結果介子推死在山中。為了紀念他,所以每年的清明節都保持了祭掃墳墓和踏青郊遊的習俗。

以上就是清明節的來歷和故事傳說。

以上就是【清明故事來歷】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