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勸學範文

《荀子勸學》原文如下: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故木受繩而不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見淵難,不知天之淵也;不見長鬆之鶴翱翔,不知鳥之為禽也。是故吾一食也,一見也,一死生也,是謂三見也。是故無所逃逸,必盡知天下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應然後能安,能安然後能移,能移然後能反,能反然後能本。本於未生邪無禁時事矣。無禁時事故進退而不失其正矣。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翻譯: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但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煣的工藝把它製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符合圓規的標準了。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並且每天檢查省察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且行為沒有過失。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要放下正在做的事去乾別的事。這就叫做善於利用時機。不登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見深淵就不知道地有多深。所以見到了大松樹就要看一看它生長的節候和環境因而再估算一下它的粗細、高度;看到飛行吉凶的鶴就不看其它鳥類而要看它的外表所體現出的意象、特點及神態的遷移和變化,明白了這些就可看出事物的本質及其對吉凶禍福的制約作用。

人的行為是一生成就的不可改變的(「生乎由是」,指人的行為是由天性決定的),而人的一生中知行二者又密切相關。「生乎苟善」,只有苟善生(只有善於生活),然後才能談得上立功立名和安國榮家等事情。「成乎名」,只有在有德有操的基礎上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名與德相比附相依附在一起才有可能使事物各得其所。「名」、「德」統一於善,不善沒有窮盡。因為無禁於名事所以進退周正而不失去正道。「德」是由於不逾矩而得到的(或日由行方得到的),沒有過錯所以知道必至於此,而毫無疑惑。「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以及下文的「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等都體現了「知明而行無過」這一主旨。

學習對我來說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都在不斷地學習如何生活、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以及如何與他人相處等等的問題。所以,「勸學」不僅是對學習的鼓勵和支持,也是對生活的鼓勵和支持。因此,我們應該珍視每一次學習的機會,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在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幸福。

以上就是【荀子勸學範文】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