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損故事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弟子。以德行著名,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之首。

閔損以德行和孝行著稱,少年時父母就常的病情掛在心頭。到後來父母有病上床難治,他就暗中哭泣並親口嘗藥的冷暖而後送到父母口中。一天,他給在井邊正放柴的水桶引水,水夫小孩子的頭突然從桶中落井而死,他非但不受絲毫怨恨,反而叫這個家丁去買燒餅(亦稱面頭),從此深受老師孔子的讚譽。由於他的孝心、誠摯的行為感化人們、愛護弱小者,愛護勞動果實,急人所急。長此以往社會形成淳樸厚達民風。人們為了感閔損之德,故以竹箭之乾為弓,以棉衣為箭,寓意善射。後世便有「閔子騫之弓」的佳話流傳。

閔損的孝行故事成為中國古代二十四孝的典故之一,至今仍在民間廣為流傳。閔損的故事也提醒我們,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傳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

以上就是【閔損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