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錕的故事

高錕(1933年11月4日-2021年9月29日),生於上海市,華裔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光纖通信、網路通信的奠基人之一,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高錕曾獲得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以光纖通訊方面的貢獻為基礎,推動並引領全球信息科技的發展,成為資訊時代人類文明的新里程碑的奠基人之一。

在中學時代,高錕就表現出超凡的數學和物理天賦。他在195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香港聖約瑟中學後,考入香港大學,僅用兩年時間就修完了電機系的所有課程。畢業後,他進入香港電燈公司擔任工程師。他曾經嘗試過使用微波通信技術,但是因為頻帶較窄,無法滿足頻寬需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高錕決心繼續深造,赴英國留學。在英國期間,他專攻光導纖維(簡稱光纖),並於1966年獲得了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他不僅研究了光纖的原理和結構,還發現光在光纖中傳輸時,衰減極少,而且能將信息快速地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

為了證明這一理論,高錕用了十年時間發表了數十篇學術論文。這一理論突破迅速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他在國際上第一次證明了玻璃絲可以用於長距離通信,光纖傳輸損耗極低,可以傳得非常遠,且不易被竊聽。這些優勢讓光纖通信成為未來通信技術的主流。

高錕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長達22年之久。他致力於推動香港中文大學與內地高校的合作交流,為內地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高錕曾獲得過許多榮譽和獎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香港特別行政區大紫荊勳章等。

高錕逝世後,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和學生紛紛表達哀悼之情。他們稱讚他是「光纖之父」「通信科學領域的巨擘」「科學界的大師」,並表示他的去世是全球通信領域的巨大損失。

總之,高錕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和領導者,他的成就和貢獻將永載史冊。

以上就是【高錕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