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的故事教案

以下是魯班的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

1. 認識3個生字。能用圖畫再現課文描寫的場景和事物。

2.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魯班發明鋸的過程及原因,體會魯班認真虛心的學習態度和刻苦鑽研的精神。

3. 了解魯班發明鋸的過程及原因,並能複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了解魯班發明鋸的過程及原因,體會他的創新精神。

教學難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這個故事。

教學準備:小黑板、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導語:

1. 同學們,你們讀過《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嗎?誰來講講這個故事?

2. 你們知道是誰把逄蒙逼上絕路的嗎?(魯班)板書課題,讀課題。

3. 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呢?(魯班為什麼會發明鋸?發明鋸又有什麼好處呢?)

4. 好,讓我們帶著問題去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69頁,自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 出示詞語:

(1)小黑板出示詞語:

徒弟木匠尋找魯班納悶兒老松樹蹦跳抓撓斧頭經過仔細觀察認真請教琢磨主意研究發明創造

指名讀詞語,齊讀詞語。

(2)詞語讀好了,詞語的意思你理解了嗎?我們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生交流)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 課文裡邊有一幅插圖,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出示插圖)這就是課文中的那位聰明的木匠魯班和徒弟。魯班的徒弟在納悶兒什麼呢?誰來讀讀第一小節。指名讀。

2. 魯班的徒弟為什麼納悶兒呢?(生答:這不就是把樹砍斷了,在樹丫上留個缺口嗎?)是啊,在當時還沒有發明鋸的情況下,砍樹是很不容易的事,這樣砍樹,不僅省時省力,而且又快又好。那他的徒弟為什麼還要納悶兒呢?你能聯繫上下文說說你的想法嗎?(因為他的徒弟可能覺得這樣砍樹很奇怪)是啊,「納悶兒」就是覺得奇怪的意思。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他們納悶兒的原因嗎?指名說。

3. 魯班的徒弟被聰明的魯班說服了,他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這時他會怎麼做呢?指名說。引讀第2節。

4. 聰明好學的魯班還做了什麼呢?(做第二個試驗)他怎麼做的呢?誰來讀讀第二小節?指導朗讀。這麼認真地做了試驗,你們覺得他可能發明出鋸了嗎?說說你的理由。(學生交流)是呀,聰明勤奮的魯班有理由發明鋸了,這是他的第一個理由;而第三個試驗更說明了他勤奮刻苦、不畏艱險的精神,這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榜樣!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說。(齊讀)

5. 小結第一部分:通過我們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魯班發明鋸的原因是因為當時還沒有發明鋸,砍樹很費力,魯班勤奮刻苦地學習鑽研,不斷試驗改進,終於發明了鋸。板書:發明創造(勤奮刻苦鑽研)

四、學習第二部分(第三至九小節)。

1. 魯班是怎樣發明鋸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到第九小節,畫出有關的句子。學生匯報。(學生可能畫出以下句子:就在這時,一隻大蝗蟲出現在他的眼前。他仔細觀察發現蝗蟲有兩排十分銳利的牙齒,只要輕輕一咬,一條長長的裂縫就出現了。)出示句子:就在這時,一隻大蝗蟲出現在他的眼前。他仔細觀察發現蝗蟲有兩排十分銳利的牙齒,只要輕輕一咬,一條裂縫就出現了。)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說明問題?(「咬」)「咬」與「磕」相比有什麼區別?多虧了哪個詞(「輕輕一咬」)救了樹幹;也多虧了這群蟲子引起了魯班的注意。正是這兩次觀察比較才會有「發明創造」。由此可見,細心觀察和善於思考是很重要的!指導朗讀:要表達出這種意思。齊讀這句話。再出示蝗蟲圖和鋸的圖比較觀察你發現了什麼聯繫上下文說說你的理解。)這段話寫的是——細心觀察善於發現發明創造)蝗蟲咬嚼草料時的情景啟發學生的想像:蝗蟲一邊嚼著草料一邊開裂的樣子就像誰來啃樹幹一樣

以上就是【魯班的故事教案】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