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大全 > 讀書筆記

童年的讀書筆記


 童年的讀書筆記

《童年》一書出自前蘇聯作家、革命家高爾基之手。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木匠家庭,幼年喪父。在小業主外祖父家度過童年。十一歲踏上社會,獨自謀生,飽嘗人世間是心酸,從1892年開始發表作品,他以豐富的藝術創作開闢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新紀元。《童年》一書主要記述了阿廖沙的童年遭遇。這本書的大致內容是“我”從三歲喪父開始,搬家到外公家住。在外公家所遇到的開心的與不開心的事情。不開心的事情主要是兩個舅舅的鬧事。在這個家庭中舅舅們都想搶阿廖沙母親的嫁妝,想把外公的財產據為己有。但因染坊的逐日衰敗,阿廖沙被迫背井離鄉。 這本書語言優美、含意深刻,讓人感到一種隱忍的悲傷。比如有一段:

“我感到異常的悶,讓人無法忍耐就,胸中像是灌滿了溫熱的鉛液,而且這鉛液還直往外沖,幾乎是要衝破我的胸膛;我仿佛覺得,我像一個氣泡兒似的在膨脹,在這間狹小的物質里,在棺材似的溫棚下,我感到分外壓抑。”

這是描寫“我”在等米哈伊爾舅舅的一段。那時米哈伊爾要來殺外公,外公讓我在樓上把風。這段話運用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我”當時的無聊與害怕。文中用“鉛液”比喻我沉悶的心情,非常貼切。

還有一些小段子,也是用含蓄的語言表達社會的黑暗,比如:

“在這個鎮上,偷竊已成為一種風氣,並不能算作罪惡,而且對於半飢餓的市民來說,這差不多是唯一謀生的手段。”

這是寫外公、外婆淪為乞丐以後,我和小朋友們偷碼頭上的木材的一段。這一段用人們的飢餓來體現沙皇的殘暴不仁,用“偷竊已成為一種風氣”來證明社會的黑暗與社會的風氣不正,也側面抨擊了舊社會統治者的不仁不義。 書中也有很多地方描寫少年兒童的天真無邪。比如有一段:

“每逢星期六,我們便舉行一次開心的遊戲。整個星期,我們都為這個遊戲作準備,到街上把舊草鞋集中到一個僻靜的角落裡。星期六傍晚,一群韃靼搬運工從西伯利亞港回家,我們便在十字路口找好陣地,用草鞋投他們。起先,他們被激怒了,追趕我們,罵我們,可後來,他們也開始喜歡上了這個遊戲,他們知道要發生一次戰鬥,便事先準備好了許多草鞋。”

 

這一段是“我”在外公、外婆淪為乞丐後,拾破爛時與小朋友們玩的遊戲。這一段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了兒童的天真爛漫。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還是適合當代小朋友閱讀的,因為現在的小朋友都是養尊處優長大的,生活各方面不能不說是無憂無慮。我們雖然和高爾基比童年很幸福,但我們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也應該奮發向上,努力學習。

 

童年的讀書筆記

一、《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的第一部。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二、本書講述的是:高爾基3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帶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僱工,放高利貸,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家門,從此還是一個孩子的他,只得在社會上自謀生路…… 三、主人公簡介:

1、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母親到外祖父家,經常挨外祖父的打。慈祥的外祖母愛護他,教他怎樣做人。外祖父破產後,他成了流浪兒。阿廖沙在外祖父以及周圍許多普通人的影響下,逐步成為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堅強而善良的人。 2、外祖父:從小是孤兒,年輕時在伏爾加河拉縴。幾年後當上大船的工長,後來開染房,一度當上染房行會的會長,終因放高利貸而破產,晚年淪落為乞丐。他是一個沒有親情、專橫、貪得無厭的人。

3、外祖母:從小也是孤兒,在母親的指導下學會織花邊,聞名全城。長大後她成為家庭主婦,操持家務、關心和照顧親人,是一家人的精神支柱。她慈祥、善良、勤勞、堅強,是俄羅斯文學長廊中最光輝、最富有詩意形象之一。

4、母親:染房主的女兒,年輕時和隔壁一個木匠戀愛,不顧父親強烈反對,兩人秘密結婚。後丈夫因病去世,只好回娘家。三十歲時又和一個二十歲的沒落貴族青年結婚,婚後兩人不和,最後她在貧疾交加中死去。她是無數渴望過上幸福生活卻結局悲慘的普通人中的一個。

 

四、感想與感受:童年,是每個人自己都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一段短暫而又美好時光。對於我來說,童年是我最珍貴的收藏,然而大師高爾基的童年呢,真可謂“窒息的天地,苦難的童年”,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童年的讀書筆記

《童年》 高爾基 作者介紹: 馬克西姆·高爾基生於俄國中部的尼日尼·諾夫戈羅德城,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他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守夜人、麵包工等。十六歲時,他隻身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在與命運的爭鬥中它深入俄國社會得罪底層,和各個階層、各種人物接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從而不斷的豐富了它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

 

1905至1907年,高爾基積極投身譽為大的無產階級革命,1906年寫成了長篇小說《母親》。《母親》真實地反映了20世紀初俄國風起雲湧的工人運動,表現了俄國工人階級從自發走向自覺的鬥爭過程,被列寧稱讚為一本“非常及時的書”。十月革命後,高爾基寫出了他最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童年的讀書筆記@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