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大全 > 心得體會

司法為民心得體會


篇一:法院司法為民心得體會

“人民法官為人民”,用最樸素的話語,展示了人民法官一切司法實踐活動的本質屬性,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公正司法,維護好人民權益是審判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法官為人民”應貫穿於司法審判的全部過程,體現在司法審判的各個環節。實踐證明,只要真正做到了“人民法官為人民”,各種各樣的政策、方法、方式都會奏效;一旦背離了“人民法官為人民”,政策、方法、方式一定處處碰壁。“人民法官為人民”是做好法院工作的系統方法論。只有從“人民法官為人民”的高度,堅持科學發展觀,立足民眾路線,才能有效滿足人民民眾的司法需求。
堅持狠抓隊伍提素質,開展“練兵比武”為人民。本著“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針對審判執行、行政管理、後勤保障方面的工作側重點和薄弱環節,有的放矢地開展“崗位大練兵、技能大比武”活動。今年全年進行網上辦公知識培訓、檔案管理培訓、法官心理健康講座、調研宣傳寫作培訓、安全駕駛技能培訓、辦案熱點難點問題交流點評、法警技能比武、書記員業務競賽、調解能手評比、執行能手評比等十項業務,以“賽”促學,“逼”著幹警向內挖潛,引導幹警崗位成才,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廉潔高效,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高素質法官隊伍,為服務人民、服務當事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堅持完善管理抓審判,實施“三案”工程為人民。執法辦案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務,“人民法官為人民”最終體現在公正高效司法上。履行審判職能抓精品、落實司法為民抓精細、強化規範管理抓精準,進一步完善績效管理考核機制,加強對審判執行工作的動態化管理,及時發現和糾正工作中的偏差,確保始終沿著“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道路前進。實施“三零三案”工程,即辦好“鐵案、精品案、和諧案”,實現“零錯案、零投訴、零上訪”,“高、快、好、省”地審判執行案件,全面維護民眾合法權利,及時兌現民眾勝訴權益。
堅持作風建設樹形象,增進民眾感情為人民。法官應堅守“中立、慎獨”,但不排斥法官有情有義、胸懷愛心,尤其是法官楷模,他們對黨、對人民都懷有深厚的感情,心中都有一盞對黨、對人民的情愫之燈。法官不應當漠視民間疾苦,而應增進對人民民眾的感情。開展“走千村、串萬戶”活動,實施院長帶案下訪、案件判後回訪、敞開大門真誠接待民眾上訪的“三訪”機制,傾聽民眾呼聲,了解民眾疾苦,實實在在地為人民民眾解決切身難題。堅持司法工作的民眾路線,依靠人民民眾的力量監督和糾正某些法官身上存在的特權思想和衙門作風,教育引導幹警把司法導向上的“公正”與“為民”有機統一起來,把工作標準上的“案結”與“事了”有機統一起來,對關乎民生的案件,做到快立快審快執,樹立人民法官廉潔高效務實的職業作風。
堅持司法為民保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為人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開展“人民法官為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意義重大。要結合山東省政法委統一部署的“幫千企、走千村、訪萬戶、服務三保”活動,不斷滿足社會,尤其是基層民眾的司法需求,幫助化解金融危機下遇到的各種法律難題,維護社會穩定,增進社會和諧。發揮派出法庭構建便民訴訟網路的優勢,成立“假日流動法庭”,在農忙時節,深入田間地頭、進村入戶,巡迴辦案、就地開庭、當場調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全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和諧,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法官為人民”的服務宗旨。


篇二:為民司法,從點滴做起

    20xx年,我有幸成為法院系統的一分子,懷揣著對公平正義的追求,開始了我的法院生涯,從穿上制服的那一刻起,我就與責任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基層法庭,與人民民眾接觸最為直接、聯繫最為緊密,每天打交道的都是遇到糾紛來尋求司法救濟的普通老百姓,也正是在與他們接觸的過程中我由衷地體會到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中“人民”二字承載著的是多少人民的厚重寄託與殷切期望。當今中國正堅定地向法治社會邁進,正處於社會轉型、利益重組的過程中,也正處於各種矛盾糾紛的風口浪尖,在這瞬息萬變、矛盾糾紛層出不窮的時刻,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於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總體要求和“最佳化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創新能力”的具體目標,無疑給法院審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深化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更好地推進“兩個率先”大局?如何在“三個至上”的指導思想下,加強和改善民事審判工作?如何更好地為人民司法,滿足人民民眾對人民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如何真正做一名優秀的法官?是當下每個法院人需要深思的問題。
    追求信仰, 公平公正彰顯法律精神
    蘇克拉底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作為一名法官,只有胸懷對法律的崇敬之情,滿揣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才能踐行法律的作用,傳揚法律的精神,才能實現人民民眾利益的最大化。然而信仰不是一句空話,不是一個代名詞,更不是一座海市蜃樓,而是要求我們每一個法院人認真地對待每一個當事人,公正地處理每一起案件,用滿分的真誠和熱心去履行自己的職責。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人,十餘年的審判一線崗位及多年的基層工作經歷,錘鍊了她吃苦耐勞、默默耕耘的品德和意志,鑄就了她無私奉獻、矢志不渝的理想和信念,豐富了她公正辦案、親民為民的豪情和壯志。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震聾發聵的豪言,也沒有意義深遠的鴻篇,但是,她十年如一日,在基層法官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以實際行動展示了人民法官的時代風采和崇高形象,以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司法為民”的奉獻之歌,她,就是如皋市人民法院磨頭法庭副庭長陳璇。2009年以來陳璇已審理案件1250餘件,調撤率達89.8%,連續兩年位於如皋法院辦案數前5名,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多次被評為法院先進工作者、辦案先進個人、審判標兵、調解標兵、誠信標兵、五一巾幗標兵。是什麼樣的力量陪伴著她對秉公執法的一絲不苟?是什麼的力量陪伴著她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是什麼樣的力量陪伴著她對司法為民的不懈努力?正是她對法律最崇高最真摯最深沉的信仰。
    堅持學習,矢志不渝創新審判實踐
    當前,我們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大發展的新時期,在法治的道路上,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我們面臨著的不僅僅是機遇,更是挑戰。然而,法治並不是一個可以宣告最終到達的目的地,也不會是歷史的終結點,必定需要大量細緻的微觀層面的制度變革、調整、創新、衍生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與創新必不可少。如何解決案多人少問題?如何解決送達難、執行難問題?如何實現案結事了?如何在審判實踐中徹底地解決矛盾糾紛,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馬背上的法庭審判員馬錫五,法官媽媽陳燕萍,深入民眾工作的人民法官郭祝山……這些與人民民眾同甘苦,心連心的平民法官,用實際行動展現了當代人民法官服務大局、執法為民的精神風貌,踐行了三個至上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傑出榜樣,向我們證明了只有勤於學習、善於思考,不斷創新審判模式,才能更好地推進“兩個率先”大局,才能不斷推動法治的進步。因此,新形勢下的我們既要搭建好學習平台,創新學習形式,豐富學習內容,不斷拓展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又要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創新審判理念;既要形成崇尚學習、終身學習、持續學習的濃厚氛圍,牢固樹立黨組織全員學習、黨員終身學習的先進理念,又要堅持做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精心組織者、積極促進者、自覺實踐者,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維護審判公平公正;既要立足實際,順應時代發展,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組織學習的特點和規律,採取管用有效的辦法途徑,拓展創新學習的內容、方式,又要把學習當成一種境界、一種時尚、一種覺悟、一種責任,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用對實踐科學發展觀一百分的學習幹勁、對審判理念一百分的創新熱情,對人民司法一百分的服務耐心,換取人民民眾對審判事業一百分的信心和滿意。
    守住“良知”,全心全意踐行司法為民
    西方法律格言有雲,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任何一部法律都有總則,這些總則都建立在良知的基礎上,體現了一種公平、合理地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基本理念。法律是良知的實體化,它訴諸理性,具備效率,有一套外部約束機制,然而正因為法律總是以理性的方式吸納社會的複雜經驗,也意味著法律不可能以良知的形式呈現。或許我們正困惑於趙作海案、彭宇案、小悅悅事件、鄧錦傑事件……也為這些含冤者的憂鬱而不平、為這些路人的冷漠而感傷、為這些被救者漠然離去而寒心、為法律存在的漏洞而嘆息,但讓我們值得欣慰的是有更多的人拒絕冷漠呼喚真愛、有更多的人守住了心底里的良知。作為一名法官,我們深知,當良知道德不足以約束行為的時候,必須要用法律來捍衛正義,讓法律更有效率,讓法律更公平地解決矛盾,讓以良知為靈魂的法律具備更強的實戰能力。而對一名法官來說,良知的更高層次就是恪守法官職業道德;就是崇尚一切真、善、美,抨擊一切假、惡、醜;就是常修為檢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和各種不良思想的侵蝕,經受住各種風險的考驗,自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初、慎微、慎獨、慎終;就是以平和之心對“名”,以淡泊之心對“位”,以知足之心對“利”,以敬畏之心對“權”;就是真正做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勤務員,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幹事,乾成事,乾好事,乾實事,真心誠意為人民;就是恪盡職守、無怨無悔,用青春譜寫著壯麗的人生頌歌,用行動捍衛著法律的神聖尊嚴;就是始終守望心靈的承諾,始終追求司法為民的信念,始終以公正與愛心勾勒為民情懷。
    我常常問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才能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愧?在司法的道路上,如何才能做一名優秀的法官?如何才能公平公正的審理每一起案件?如何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答案是,披上黑色的法袍,靈魂便追尋正義前行;敲響金色的法棰,紅塵便架起良知的天平。任誘惑羈絆物慾橫流,任香風邪氣迷霧重重,始終以無私和奉獻描繪法官形象。讓我們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艱苦奮鬥精神,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在學與乾的過程中磨練自己,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奮鬥!為人民法院的審判事業奮鬥!為共和國的法治事業奮鬥!


篇三:司法為民心得體會範文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民眾利益無小事,和諧社會建設,要以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為民眾多辦好事、實事。這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肩負著維護穩定、服務大局、打擊犯罪、調處社會矛盾、化解民間糾紛、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神聖使命。人民法院的全部工作必須以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緊緊圍繞保穩定、保民生、保發展的大局,自覺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指導思想,推動工作科學發展上水平。
在新的歷史時期,司法審判工作面臨的基本矛盾是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首先要明確人民民眾對司法審判工作有哪些新需求、新期待;其次是要明確司法工作與人民的要求有哪些差距,突出存在什麼問題。
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司法審判涉及的領域更加凸顯民生問題,不僅要保護人身、財產、婚姻家庭權利,還要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不僅要保護基本的生存權利,更要保護公民發展的權利。憲法和法律把公民的權利設定和保護到哪裡,司法保護就涉及到哪裡,其廣度和深度與人民利率息息相關。公民在尋求司法保護時,不僅要求司法公正,而且要求司法快捷高效;不僅要求實體上公正而且要求程式公正;不僅要求司法要廉潔,而且要求司法要文明,不僅要求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護,而且要求司法要公開,充分行使監督權和知情權。總之,公民權利保障的意識和要求日益增強,對司法保護的要求和期待越來越高。
從司法審判自身來看,司法能力、體制等諸多方面還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改變這種現狀,還需要一個較長期的發展過程,這個發展過程,我們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將決定著司法審判事業發展的方向和結果,我們依靠誰,為了誰決定著司法工作發展的動力。胡錦濤總書記講:維護人民利益,是黨的根本宗旨和要求,也是做好政法工作的目的,政法工作搞的好不好,最終要看人民滿意不滿意。這一重要論述,指明了檢驗司法審判工作的根本標準,也就是說司法審判工作搞得好不好,人民說了算。所以司法審判工作如何發展,也要問計於民,謀利於民,發展依靠人民。一是不能脫離人民民眾,不僅要拓寬監督渠道,讓人民行使充分的監督權、知情權,而且要讓人民民眾參與司法權的行使,用民眾的語言,民眾的感情和民眾能接受的方式解決民眾的司法需求。二是要面向基層,面向農村,把司法保護覆蓋到邊沿民眾,確保社會公平正義。鄧小平指出:“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農村。中國社會是不是安定,中國經濟能不能發展,首先要看農村能不能發展,農民生活是不是好起來。我國的協調發展是城鄉統籌發展,司法工作的科學發展應當把為農村農民利益提供優質司法保障作為重點,只有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穩定,實現司法的價值和目的。三要切實提高司法能力,切實做到司法為民,要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別增強親近民眾,體恤民眾感情,學會團結民眾和民眾打成一片,共同維護一方平安的能力。下大力氣解決司法不公、不廉、效率低下、作風粗暴的問題,以優良的作風、過硬的本質、良好的司法保障取信於民,真正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篇四:司法為民心得體會

    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大法寶,也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掃除障礙,引領發展的重要法寶。我們過去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得益於思想的不斷解放;完成新階段的目標和任務,更需要繼續解放思想。在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討論中,人民法院如何通過解放思想活動,更新司法觀念,創新司法機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大顯身手,值得我們深入探索。
    一、堅持司法為民是人民法院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核心。 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開展審判活動。審判工作有嚴格的法定程式,必須嚴格依法進行。那麼,從事審判工作的人民法院是否有必要解放思想?回答是肯定的。審判工作的最終目的在於公正司法,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但由於我國的法治建設起步較晚,在法律制度、法律規範、法律適用、審判機構設定、審判模式、審判管理、法官遴選、法官考評等方面都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這些不完善的地方已直接影響司法公正、司法為民的實現,急待我們不斷改進和完善。要解決這些些問題,只有通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調查研究,科學實踐、大膽探索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那又如何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呢?人民法院在工作中解放思想,必須緊緊圍繞“司法為民”這一條主線進行。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國家,一切權力來自人民。人民法官手中的審判權也是人民賦予的,必須為人民用好權、辦好案,為老百姓排難解憂,也就是說司法要為人民服務。偏離這一條主線,司法就背離了正確的政治方向,背離其根本宗旨。這是黨和人民所不允許的,實踐證明也是行不通的。人民法院解放思想不堅持“司法為民”的指導方針,就會導致胡想蠻幹,違法辦事,踐踏法律,嚴重損害法律的尊嚴。前些年的解放思想活動中,一些法院沒有根據人民法院工作的情況和特點,認為解放思想就是敢想敢幹多收費、搞創收,不少人民法院還開辦公司,參與經營,並產生各種經濟糾紛,嚴重偏離人民法院的工作性質和要求,嚴重損害人民法院的形象和司法的權威,這些沉重教訓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必須圍繞“司法為民”這一主線,把解放思想中提倡的“敢想敢闖敢幹”與“依法、科學、責任”結合起來,在合法、科學的尺度內負責任地、扎紮實實地幹起來,經得起人民的評議和歷史的檢驗。這才是人民法院真正的解放思想。
    二、堅持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解放思想的著力點。 司法公正是司法的核心和本質,也是司法的終極追求,更是司法為民的前提和必然;只有實現司法公正,才有可能實現全社會的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惠及老百姓。這些年,人民法院始終致力於對司法公正的不斷追求,從多角度、多形式、多層次實踐司法公正,取得可喜的成效。人民法院案件審判準確率、當事人服判息訴率、當事人對人民法院的信任度不斷提高。但不可否認,人民法院當前的司法公正水平與黨和人民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影響和制約司法公正的因素還不少。我們必須借這次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契機,深入分析當影響司法公正的各種因素,通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探索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要求的審判工作規律;樹立司法公正的理念,投入更大的決心、勇氣、精力去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實現的問題,千方百計破解制約司法公正的難題,真正實現司法公正和司法為民,實現解放思想的真正目的。我們要通過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克服司法審判活動中因循守舊思想,強化改革創新意識;克服自滿保守思想,增強危機憂患意識;克服狹隘封閉思想,增強開放和作意識;克服片面發展思想,樹立科學發展意識。這幾個方面思想解放成果落實到審判實踐中來,就要緊緊圍繞司法為民這一主線,運用科學、發展、開放、創新、為民的觀念來理解法律,在解釋和運用法律之中賦予時代價值觀念,使法律的適用顯得更加合情、合理,使法中有真情、法中有真理,真真正正做到案結事了,化解矛盾,使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人民的評價;就是要不斷提高司法效率,“遲到的公正不是公正”,要儘可能減少當事人的訴累和訴訟成本;就是要在訴訟中加強調解和協調工作力度,使被喻為東方司法之花的調解制度在化解矛盾、和諧訴訟、構建和諧社會中開放得更加艷麗多姿;就是要 為當事人提供優質、文明的服務,切實保障當事人尤其是處於弱勢地位的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為他們提供更加方便、文明的訴訟環境,尊重他們的人格,傾聽他們的呼聲,為他們伸張正義。這才是我們所要的解放思想。
    三、深入司法改革是人民法院解放思想的具體措施。 上文已述,由於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起步較晚,在司法體制和司法制度的設計等方面還存在不少不完善地方,這些地方已嚴重地制約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影響司法公正、文明和權威,阻礙我國民主和法治進程,必須加以改革。黨的十七大也提出: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最佳化司法職權配置,規範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我們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要服務於當前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之中,體現在司法改革的力度和成果上。當前,我區各級法院要著重抓好審判委員會、立案工作、級別管轄、審判監督工作、執行工作、案件管理和質量評估體系、法官助理制度等七方面改革。在改革中逐步完善案件管轄制度,避免外界干擾,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突出審判委員會的最高審判組織特徵,推進審判委員會專業化建設;完善便民措施,及時準確依法立案,防止訴權濫用,浪費司法資源;建立和完善案件的監督和考評機制,提高審判、執行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提高司法的公信力。為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我們要把握好改革的原則、方向、標準和重點。在改革中要堅持黨的領導,從我國國情出發,從我區實際出發,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改革必須體現人民意志,反映人民的願望,必須鼓勵人民參與,傾聽人民呼聲,必須主動接受人民監督和評判。總之,要通過改革,最佳化司法職權,規範司法行為,建設符合我區法院工作實際,符合司法規律,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的審判工作機制,儘可能滿足人民民眾的司法需求,使人民民眾對司法公正充滿信心。
    四、加強隊伍建設是人民法院解放思想的重要保障。 解放思想和隊伍建設是相輔相承。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客觀地了解當前人民法院隊伍現狀;才能打破論資排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安於現狀、固步自封的舊框框,建立切實可行的隊伍建設機制,改善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完善法官教育培訓機制,建立健全教育、監督、懲戒並重的廉政懲防體系,完善隊伍的選拔運用機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讓想幹事的人有機會,能幹事的人有舞台,乾成事的人有位置。讓德才兼備、發展潛力大的年輕幹部脫穎而出,充分激發隊伍的活力,提高隊伍的思想政治、專業文化、道德修養等多方面素質。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保持和發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求真務實,秉公裁判的司法優良傳統;才能堅決反對門難進、臉難看、生、橫、冷、硬、攤的衙門作風,使隊伍具有更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人民的信賴和擁護,促進司法公正和司法為民的實現。隊伍建設好,隊伍的思想就更加活躍,幹警素質更高,更能主動學習,開動腦筋,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觀念。這樣又有利於我們解放思想。畢竟解放思想是一項長期的主觀世界的自我改造,解放思想將永遠伴隨我們對客觀世界改造的全過程,不可能一蹶而蹴。要深入持久地解放思想,必然需要加強隊伍建設來做保障。


篇五:司法為民心得體會

    胡-錦-濤總書記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報告中指出:“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司法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一環,是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重要防線。“公正司法,一心為民”作為當前和今後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導方針,是一個有機聯繫的統一整體,體現了司法的人民性、科學性和權威性。公正,是司法工作的根本要求;為民,是人民司法的本質特徵。今日的中國朝氣蓬勃,正堅定的向法治社會邁進,社會轉型階段的利益重組過程中,是否建立健全公正、高效、權威的審判體系尤為重要!它關乎民心向背,關乎黨和政府形象,關乎社會穩定,關乎人民民眾利益,關乎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走向和進程。
    就像德沃金在其不朽名著《法律帝國》中的描述的那樣:法律帝國的首都是法院,而法官們,則是帝國的王侯將相。今天的我們,在人民法院工作,是一種光榮,我們平凡的工作背後,是崇高的事業,神聖的使命。與光榮同在的,是責任!人民民眾是司法公正的最大受益者,人民民眾也是司法不公的最大受害者。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建立法院,不是為了建一座宏偉壯觀的帝國之都;人民賦予法官獨立的審判權,也不是為了法官的尊榮顯貴。如果不能用手中的法槌擊出公平與正義的時代最強音,如果不能以信念之火讓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熠熠生輝,法院與法官,就會在當今偉大的時代,失去存在的價值。
    肖揚院長曾經說過“一心為民’是公正司法的精神支柱,這根支柱一旦倒塌,法官將淪為私利的俘虜,司法將成為違法者的幫凶。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廣大-法官應當始終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指導方針,始終不渝地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司法工作永恆的價值追求和道德底線。
    天視我我民視,天聽我我民聽。公正司法,一心為民。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我們義無反顧!司法為民不是一個裝點門面的宣傳口號,需要我們用熱血和汗水去兌現。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人民法院的時代責任,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是人民法官的神聖使命!
    落實司法為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關鍵。崇高的事業,始於平凡的努力。一位智者曾經這樣說過: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司法為民,就是對日復一日平凡甚至瑣碎的工作毫不懈怠;司法為民,就是在一個個案件中為點滴的公正奔波操勞。正是這平凡的努力,正是這點滴的公正,體現著新時期樹立崇高社會主義。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司法為民心得體會@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