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勵志

才能來自於勤奮


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才。——醒世格言

飛得慢的鳥兒提早起飛,就會比別的鳥兒早飛入樹林,不夠聰明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就可以比別人早成才。

一位哲人這樣說過:假如你擁有大地,你就成為一個農民;假如你擁有羊群,你就成為一個牧人;假如你擁有廠房,你就成為一個企業家;假如你擁有的不是金錢和財富,而是選擇的機會,那你就是一個真正的富翁。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富翁,你就需要抓住身邊稍縱即逝的機會。然而機會卻只照顧那些勤奮而有準備的人,畢竟“勤奮出天才,勤奮出知識,勤奮出智慧,勤奮創造機遇”。

一個人有天賦固然重要,但最可貴的還是勤奮。勤能補拙,勤奮是後天的努力,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看看清朝著名學者章學誠的故事:

章學誠小的時候並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的記憶力很差,身體也很瘦弱。等到了上學的年齡時,父母送他到私塾念書,別的孩子念書背書,很快就能滾瓜爛熟;而章學誠讀書,卻感到萬分吃力,一天的時間也讀不熟幾個字。

每天放學的時候,別的孩子都高高興興地玩耍去了,章學誠卻還在一遍一遍地複習當天的功課。

父親看到兒子學習那麼吃力,每天累得筋疲力盡,心裡又著急又難受,親戚朋友們看到章學誠都嘆息地說:“這個孩子天生智力差,長大了也不會有什麼大出息了。”每次章學誠聽到這樣的話,心裡都特別難過。

但章學誠卻不灰心不喪氣,每天堅持讀書。有一天,他讀了一本叫《禮記》的書,上面有一段話:“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意思是說,別人學一次就能學會了的東西,自己學它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能學會了的東西,自己學它一千次。如果真能堅持這樣做,再笨的人也能變得聰明強大起來。

章學誠覺得這幾句話非常符合自己的情況,並決定要像書上說的這樣做,比別人用更多的時間,勤學苦讀,從而使自己聰明強大起來。從那以後,他學習更加刻苦了。

經過長時間的刻苦學習,章學誠不但學習成績有明顯的提高,智力也逐漸有了增強,而且還摸索出了一套很好的學習方法。

在課餘時間裡,他讀了許多古代著名思想家的作品,而且在讀書時力求做到腦勤手勤,後來,他寫了一部非常有名的歷史學著作《文史通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很簡單:勤能補拙是良訓。同樣的還有郭沫若的經歷:

郭沫若是我國現代文化史上一位才學卓著的文豪,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在文學藝術、歷史考古、古文字學以及其他很多方面,都有重要建樹。但很少有人知道,巨大成績的背後是他的勤奮刻苦。

郭沫若在國小一年級讀書時,老師講歷史課《十六國春秋》,其中有許多胡人的名字,跟外國人的名字一樣,非常難記,因而記人名便成為當時歷史課的一隻“攔路虎”。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一天,郭沫若約了一位要好的同學躲進一間陰暗的自修室里,兩人苦讀硬記,進行比賽,直到把整本歷史課本一字一句背得滾瓜爛熟才走出屋子。

在後來的日子裡,即使在年假期間,郭沫若都手不釋卷,天天苦讀。有一年年假期間,他把太史公司馬遷寫的《史記》,從頭到尾通讀了一遍,並一篇一篇地進行分析、校訂和評價,在旁邊寫下批註,連《伯夷列傳》裡有一句被歷代注家解釋錯了的話,他都在閱讀過程中發現並加以校正。對其中一些精闢言論和難得的資料,郭沫若視為珍貴財寶,不惜時間和精力整篇整段地用毛筆抄錄下來,放在案頭,隨時翻閱學習。

即使到了晚年,他年近八十,高齡撰寫《李白與杜甫》這部研究性著作時,視力減退,他仍然堅持自己書寫。

可見,才能來自於勤奮。一個人光有天賦,但是他不努力,不能充分利用聰明才智,最終是成不了才的,就像婦孺皆知的方仲永一樣,少時空有天賦而不努力,最終成人後與普通人沒有兩樣。

相反,即使你資質差一點,只要肯努力去乾,每一件事都盡心盡力地做下去,不怕挫折,你就會有希望,最終也會有所成就。

我國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曾說過:“我是個笨拙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其實他說的一點不假。

梅蘭芳年輕的時候去拜師學戲,師傅說他長著一雙死魚眼睛,灰暗、呆滯,根本不是學戲的料,不肯收他。

然而,天資欠缺不但沒有使梅蘭芳灰心、氣餒,反而促使他變得更加勤奮了。他餵鴿子,每天仰望著天空,雙眼緊跟著飛翔的鴿子,窮追不捨;他養金魚,每天俯視水底,雙眼緊跟著遨遊的金魚,尋蹤覓影。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梅蘭芳的眼睛終於變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閃閃生輝,脈脈含情。

可見,勤奮是風帆,使人們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帆風順;勤奮是後盾,使人們在成功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踏得穩,走得實;勤奮是海邊的燈塔,照亮你成功的道路。

勤能補拙是良訓,才能來自於勤奮。任何成功都離不開勤奮,只要我們勤奮努力,就一定會到達成功的彼岸。當然這裡說的勤奮不是低頭盲幹,而是實幹加巧幹,即:勤勞而智慧的你,才能創造成功的機遇。也就是說,好的方法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才能成就自己。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才能來自於勤奮@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