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 社會調查報告

新鄉市延津縣魏邱鄉朱寨村留守兒童問題調查報告


鄭璐
【內容摘要】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基於課題需要和我們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針對留守兒童問題在新鄉市延津縣魏邱鄉朱寨村進行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在當地人民,老師和政府的配合幫助下,我們的實踐隊員與孩子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和溝通,並深入到典型留守兒童家中進行家訪,同時到村里和村民家中走訪。通過對留守兒童個案的調查以及網上收集的關於留守兒童的原始資料,我們掌握了他們的一些共性,也對他們的親職教育問題有了清楚的了解,並撰寫出調查報告。

【關鍵字】基本情況、原因、問題、建議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朱寨村是一個經濟相對落後,交通便利,以外出打工,種植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較為特殊的農村。該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務工人員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兒童占兒童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七。農民土地較少,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出外謀生,因而當地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普遍。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親職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親職教育,折射出該地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親職教育需求,為留守兒童親職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建設盡綿薄之力。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1、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根本原因在於城鄉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隨著工業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2、親職教育,最重要的為情感方面。父母與子女長時間分離,導致他們之間產生交流障礙。這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直接原因。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為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三、「留守兒童」成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發現在調查中的留守兒童一般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無人看管,缺乏監護;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遠離父母,缺少關愛。
一是生活方面: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現在大部分留守兒童是由自己的親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兒童甚至實際上就沒有監護人。
二是心理問題:由於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愿。由於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於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而有些下降。臨時監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甚至有的監護人放任自流這些孩子,最終使這些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的心理。農村孩子中留守兒童的國小階段入學率相對高一點,國中階段則呈下降趨勢。更有孩子產生只想讀完國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於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該地留守兒童比例達百分之57,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1、家庭方面
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儘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針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護和隔代監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展,開辦臨時監護人培訓班來加強親職教育指導。
2、學校方面
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 
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可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權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閉式教育。
3、社會方面
淨化社會環境,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監管力度,尤其網咖、遊戲廳、錄像廳等。這些不良社會環境對自制力較差的兒童存在著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誤入歧途。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的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穩定隱患。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的根本出路就在於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由自發、自覺到有組織地來關愛、幫助、支持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讓祖國的花朵飽含著生機,期待著怒放的那一天。
鄭璐
【內容摘要】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基於課題需要和我們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針對留守兒童問題在新鄉市延津縣魏邱鄉朱寨村進行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在當地人民,老師和政府的配合幫助下,我們的實踐隊員與孩子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和溝通,並深入到典型留守兒童家中進行家訪,同時到村里和村民家中走訪。通過對留守兒童個案的調查以及網上收集的關於留守兒童的原始資料,我們掌握了他們的一些共性,也對他們的親職教育問題有了清楚的了解,並撰寫出調查報告。

【關鍵字】基本情況、原因、問題、建議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朱寨村是一個經濟相對落後,交通便利,以外出打工,種植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較為特殊的農村。該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務工人員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兒童占兒童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七。農民土地較少,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出外謀生,因而當地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普遍。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親職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親職教育,折射出該地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親職教育需求,為留守兒童親職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建設盡綿薄之力。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1、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根本原因在於城鄉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隨著工業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2、親職教育,最重要的為情感方面。父母與子女長時間分離,導致他們之間產生交流障礙。這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直接原因。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為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三、「留守兒童」成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發現在調查中的留守兒童一般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無人看管,缺乏監護;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遠離父母,缺少關愛。
一是生活方面: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現在大部分留守兒童是由自己的親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兒童甚至實際上就沒有監護人。
二是心理問題:由於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愿。由於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於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而有些下降。臨時監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甚至有的監護人放任自流這些孩子,最終使這些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的心理。農村孩子中留守兒童的國小階段入學率相對高一點,國中階段則呈下降趨勢。更有孩子產生只想讀完國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於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該地留守兒童比例達百分之57,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1、家庭方面
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儘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針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護和隔代監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展,開辦臨時監護人培訓班來加強親職教育指導。
2、學校方面
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 
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可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權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閉式教育。
3、社會方面
淨化社會環境,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監管力度,尤其網咖、遊戲廳、錄像廳等。這些不良社會環境對自制力較差的兒童存在著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誤入歧途。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的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穩定隱患。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的根本出路就在於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由自發、自覺到有組織地來關愛、幫助、支持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讓祖國的花朵飽含著生機,期待著怒放的那一天。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新鄉市延津縣魏邱鄉朱寨村留守兒童問題調查報告@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