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 社會實踐報告

我的暑假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我的暑假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XX年7月15日至XX年8月14日,我在本市的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有幸得到了辦案經驗豐富、業務水平高超的朱副庭長和李副庭長兩位法官的指導。在實習期間,我的主要工作是:起草法官交予我辦理案件的民事判決書或民事裁定書,謄抄、校對並在文字上修改法官起草的民事判決書,送達我經手的民事判決書與民事裁定書,起草公告並辦理公告手續。實習期間起草民事判決書十份、民事裁定書兩份,校對修改民事判決書十餘份,送達民事判決書以及民事裁定書若干份,起草公告並辦理《人民法院報》登報手續四次。在工作中我經手的案件涉及借款糾紛、離婚糾紛、拖欠貨款糾紛、契約糾紛、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勞動糾紛等等。在實務工作期間收穫良多,現擇感觸較深之一二報告如下:

一、法律人必須具備全面、夯實的法律知識功底以及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

承蒙兩位法官的信任,我實習的第一天被分配到的工作任務是起草一份由朱法官適用簡易程式獨任審理的借款糾紛案件的判決書。案情非常簡單:乙向甲借款人民幣十萬元並向甲出具「借據」一份,借款期限屆滿後乙無故拒絕償還,甲追討數次未果遂訴諸法院,請求判令乙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乙未到庭應訴,本案缺席審判。案情雖然簡單,並且在實體法上我沒有感覺到有法律知識的空缺,但是,由於我沒有學到民事訴訟法,對「簡易程式」不了解,在程式上我對這個案件的審理過程並不清楚,並且對訴訟費用如何分擔幾乎一無所知。幸好起草判決書只是訴訟程式中的一個具體環節,對訴訟其它環節的不了解並不影響本環節的操作,儘管如此,我還是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個從事實務工作的法律人,必須全面充實自己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實體法律知識和程式法律知識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只懂實體法而不懂程式法在實務中將會無從下手,不知從何做起,只有具備全面、夯實的法律知識才能更好地從事實務工作。

對於上述借款糾紛案件,案情簡單,事實非常清楚:甲乙之間存在借款契約關係,乙的行為構成違約,應當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依照《契約法》判決乙承擔違約責任,本案的證據只有一份,即乙給甲出具的「借據」。但是,案情簡單並不意味著起草好本案判決書容易。一般而言,一份民事判決書可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交代本案原被告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或名稱、性別、出生日期以及住址等,以及委託代理人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說明本案案由、審判人員情況、原告方與被告方的出庭情況、本案何時開庭審理終結等;第三部分概述原告訴狀與被告答辯狀,本部分凸現法律實務工作對法律人文字表達能力的較高要求。因為對於民事案件而言,大概只有不超過20%的當事人聘請了專業的律師作為代理人全權負責訴訟事宜,包括法律文書的起草,因而絕大多數案件的訴狀及答辯狀都是非專業人士起草,內容煩雜羅嗦,法律用語極不規範,因而在概述本部分的時候要求法律人要有相當的文字概括能力,要用簡練、準確的法律語言概括當事人陳述的請求以及事實與理由,被告未到庭應訴的要註明「被告××未作答辯」;第四部分陳述法院根據當事人提供的合法有效證據認定的本案基本事實,也要求要以簡練、準確的法律語言概述,作為下一步適用法律的事實基礎;第五部分是根據事實闡明法院對本案適用法律的論述以及判決結果和法律依據,論證要求嚴密,大多以邏輯學上的「三段論」形式進行論證,適用法律必須全面、準確,本部分對法律人的法律功底以及文字表達論證能力的要求極高;最後一部分交代如不服本判決要提起抗訴的期限和抗訴法院,最後是落款,寫明審判人員及書記員的姓名以及日期。

在起草上述借款糾紛案件的判決書中,前面四部分的較為簡單,只需根據格式對案情進行概述,但是在第五部分即「本院認為」部分論證本案的法律適用時卻令我明顯感覺到文字表達技巧與辦案經驗的缺乏:本案非常明顯是借款契約的違約問題,因而我在論證中表述如下:

「……被告向原告借款人民幣100000元,並約定借款期限為三個月,有被告向原告出具的」借據」予以證明,原被告之間的借款契約合法有效,被告在借款期限屆滿後拒不償還借款,違反的契約的約定,原告請求判令被告償還借款本金利息,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支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約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判決如下……」

後來法官審閱後修改為:

「……被告向原告借款人民幣100000元,並約定借款期限為三個月,有被告向原告出具的」借據」予以證明,原被告之間由此確立的債權債務關係合法有效,依法受法律保護,原告請求判令被告償還借款本金利息,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支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約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判決如下……」

我就為何本案不認定原被告之間成立了借款契約諮詢了法官,法官解釋說,本案當事人並沒有訂立書面的借款協定,只是有一份「借據」,因而嚴格來說,本案當事人雙方確立的是口頭借款契約,在判決書中一般不會認定口頭契約,但是契約關係的本質無非是債權債務關係,所以法庭對於此類案件一般認定當事人雙方的合法債權債務關係即可。同時判決書中不出現「借款契約」字樣也可能可以避免當事人在抗訴中主張契約不成立的抗辯。法官一席話令我倍感法官辦案經驗的豐富,語言文字表達技巧的高超:對本案同一個法律問題同一個意思的不同表述,我的表達可能會導致被告抗訴契約不成立的抗辯,而法官的表達與我的意思一致卻無懈可擊。這就是一個法律人具備全面、夯實的法律知識功底以及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

二、法官斷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查明事實、適用法律的過程

「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在進入法學院學習之前,我已對這句話耳熟能詳。但是我對法官如何認定事實、如何適用法律問題則是在法院實習之後才有更為深刻的理解。「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在程式上的體現為庭審中的針對事實問題的法庭調查和休庭後合議庭就適用法律問題的合議。

如何做到「以事實為依據」?這其實就是在法庭調查中如何查明事實的問題。依照法律規定,查明事實只能依據雙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因而查明事實的關鍵在於審查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和關聯性,這主要通過庭審中雙方當事人的舉證與質證來審查。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鑑定結論、勘驗筆錄等。在審判實務中,最常見的是書證、當事人的陳述和證人證言,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一般而言,在法庭調查階段一方提供的並經對方質證對真實性無異議的證據都會被法庭採信;對於一方提供的並且對方對其真實性有異議的證據,一般法官會就該證據的來源等進行詢問當事人,在了解審查該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和關聯性之後決定是否採信。根據在法院實踐工作中的觀察與經驗,我發現就書證與證人證言而言,書證更容易被法庭採信,而證人證言通常可信度低一點,法官認定事實的時候通常不會直接以證人證言為依據採信某一事實,而是尋求書證或其它證據,證人證言僅起參考作用。我想其中的原因是書證一般來源合法,真實性較高,不容易被對方質疑,而證人證言易受外界影響而導致證言不可信。通過審查證據查明案件事實是判案的基礎和關鍵,無法律事實的發生即無法律適用問題的存在。

查明案件的事實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以法律為準繩」即適用法律作出公正的判決。法官在判案的時候,一般都會依據案件事實根據法律精神形成大概的判決方向,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在查找法典決定適用具體條文。如前文列舉的借款糾紛案件中,在查明案件事實後,我認定此案是契約違約問題,根據違反民事義務就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民法精神我形成了判決被告違約並承擔違約責任的大致方向,然後再查找契約法典決定適用第一百零七條關於違約責任的規定作出判決。

對於判決書中適用的法律條文,我粗粗統計了一下我所在辦公室兩位法官留存的判決書,發現雖然民一庭管轄的案件種類極為龐雜,但是對於某一具體類型案件而言,適用的法律條文都集中在某一法律的少數幾條上,例如契約違約糾紛的案件多用到《契約法》第一百零七條等,離婚糾紛案件多用到《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等,交通事故案件涉及保險公司必用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侵害財產權多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人身損害賠償多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等等。另外,法官反映,就民事案件而言,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基本法律除《契約法》較為好用,可以直接適用較多條文解決實際問題外,大多法律都不好用,不能直接解決實際問題,往往要結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才能解決實際案件,中國的立法水平有待提高。我認為這主要是立法者因為沒有深入民眾了解國情,在 「保姆意識」主導下匆匆忙忙立法的結果。這也許和我國現階段的學者參與立法的事實有關,因為基本上學者都屬「學院派」,學者在辦公室關起門起草的法律難免有脫離國情之嫌,當然,事實是否如此我無從考證。

三、對於法官的若干認識

在副庭長辦公室跟兩位法官一起辦公一個月,多多少少對法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首先,法官承受的工作壓力巨大。一是工作量大,尤其是以民一庭為甚。以我實習所在法院的民一庭為例,該庭平均每年受理案件高達800宗左右,而該庭只有法官六人,每年人均審案高達133宗有餘!除去節假日及雙休日,每個法官平均兩個工作日就要審理完一個案件並作出判決,這是強度極大的工作量,因為對於一些錯綜複雜的案件,有的需要開庭數次,而民事案件由於民事關係的複雜大多都是複雜案件。在我實習期間中期,法官曾對我委以重任,要我起草訴訟標的達一百多萬、上級督辦的兩個勞動爭議案件的判決書初稿,該二案件案情類似,先是原告以勞動爭議起訴被告,後被告以人身損害糾紛反訴原告,該案件共開庭四次,歷時兩年多,法律關係複雜,證據繁多,案卷足有一兩斤重,我費時三天時間閱讀案卷才把案情基本搞明白,加班加點歷時一周才起草好初稿;我也曾見法官花了六天時間起草一份長達十幾頁的判決書,民事案件不少如此。由此可見,平均兩個工作日判一個案是多麼的艱巨,法官承受的工作壓力是多麼的巨大。

其次,法官判案受到的干涉多。我在實習的同時也在進行學生研究計畫「法官斷案的社會學研究」的課題研究,我在體驗法官斷案的同時對民一庭、刑庭以及執行局共十位法官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問及「您在辦案時,最大的壓力來自於什麼」時,有六位法官選擇了「行政壓力」選項,占60%,可見法官判案受行政干涉程度之甚,同時法官判案還受其它多種因素的干涉。概言之,法官的審判獨立性不高。據我觀察,法官判案受行政干涉往往與當事人有關係,通常都是當事人通過法院的行政領導向主審法官施加壓力。此外,對於某疑難案件或者重大案件,法官往往會主動請示法院領導甚至請示上級法院的審判意見,然後依據上級的意見作出判決,上文述及的勞動爭議案件中,反訴原告被評定為四級傷殘,其訴訟請求之一為請求判令反訴被告支付其定殘後二十年護理費三十餘萬元,但因對於具體何種情況下的四級傷殘可以請求賠付定殘後護理費,法律並無明確規定,為此,法院特就此問題請示市中級人民法院,得到的答覆是等中院正在審理的類似案件判決下來之後參照辦理,言下之意是中院暫時還無具體意見,可見,法官判案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再者,許多的法官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法官的生存狀況值得關注,如前文所述,法官的工作壓力非常巨大,在巨大工作壓力下法官的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在我去法院實習的第二天,隔壁辦公室一位年紀稍長的法官就病倒長達二十日之久。據李法官所言,之前民一庭已經有一位副庭長已經因為工作過於忙碌而在年富力強之年患上癌症,如今還在化療之中,猶如風燭殘年。據我目察,民一庭多位三十餘歲的法官都已滿頭白髮,因而我們戲稱為白頭乃民一庭法官之標誌。這是由於當今我國法官資源稀缺,法官普遍超負工作造成的。要解決此問題,可行之計是擴充法官隊伍,減少法官人均工作量。要吸引更多優秀法律人才加入法官隊伍,就要提高法官的待遇,這也許可以達到「高薪養廉」的目的。

四、幾點雜感

關於庭審。早有耳聞,中國法庭開庭的庭審只是走走過場而已,此話不無道理。在審判實務中,庭審是法庭通過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查明案件事實真相的核心途徑。但是,對於有一些事實清楚、爭議不大且適用簡易程式進行審理的案件,如果被告未到庭應訴的話,我個人認為開庭進行庭審的意義不大,理由有三:一是因為被告缺席,調解程式無法進行;二是法庭調查階段只需原告舉證,而無被告舉證與質證,故原告不必庭上出示證據,只需上交法庭即可;三是法庭辯論無法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庭審經書記員宣讀法庭記錄,法官宣布開庭,原告陳訴訴訟請求便結束,開庭審理的意義不大,因此稱此種庭審為走過場並不為過。我認為可以簡化,不必開庭即由法官作出判決即可,以節約法院資源。或許有人會以必須堅持庭審的形式以保證法院審判權的神聖性,但我認為在當今中國司法資源極為稀缺的狀況下採取此舉無可厚非。當然,不開庭判決應僅限於某些事實清楚、爭議不大、適用簡易程式審理且被告缺席的案件,其它案件必須開庭審理為宜。

關於民事訴訟中律師的作用。自幼從香港影視中得知,律師是一種極具挑戰性的職業,要能言善辯,能在法庭上舌戰群雄的人才能勝任,一個厲害的律師能夠使人脫罪免責,在打官司中作用無與倫比。或許在英美法系的香港律師的作用可以達到上文形容的狀態,但是在大陸法系並且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庭上,律師的作用是不可能跟英美法系國家地區的律師相比的。中國法庭的庭審採取的是對抗式,強調原被告雙方的互相舉證質證以及辯論,法院消極居中裁判,本來這種審判模式理應為律師發揮其能動性提供了完美的舞台,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在實務中,無論是原告的起訴還是被告的答辯,通常情況下都是書面進行,有書面的訴狀和答辯狀以及代理詞,甚至庭審中通常把原告宣讀訴狀、被告答辯階段省略;在法庭調查階段,律師舉證的證據名稱以及證據證明的事實通常都有書面的證據清單提交法庭,舉證的過程也變成了照本宣科;法庭辯論階段,據我旁聽的經歷,律師在法庭辯論的時候無非是就辯論焦點總結已方已陳訴的理由與證據,毫無新意。因而總的來說,律師的作用在庭審中的作用體現的不大,其在庭審的作用我認為主要體現一是在法庭調查中對對方證據的質證上,通過質證,否定或至少減弱對方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或關聯性,以達到該證據不被法庭採信的目的;二是在法庭辯論階段,律師就辯論焦點通過總結已方證據,儘量在已有的證據中提出新的辯論意見,同時批駁對方觀點,破立結合,引導法官思路向有利於已方思考。我認為,在民事訴訟中,律師的最主要作用體現在庭前的證據收集上,因為法官判案的基礎在於查明案件的事實,根據事實適用法律作出判決,前文已述及,法官認定事實的核心在於依據證據,只要律師能在開庭之前收集證據證明已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則足以勝券在握。

關於法官與律師的關係。在實習期間,我發現不少律師和法官的關係非常好,經常會有律師來我們辦公室喝茶聊天。法官和律師的關係是微妙的,在法庭上,法官代表的是國家進行審判,律師作為代理人代表當事人的利益與對方在法庭上進行法律博弈,由於法官的判決關乎當事人利益也關乎律師的利益,為了司法公正,法律不允許法官與律師在法庭上摻雜任何的私人感情,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律師和法官在私下保持良好的朋友關係,這是一個矛盾——沒有理由表明律師和法官打好關係沒有摻雜功利的成分。法官曾經意味深長對我說過:作為律師,如何跟法院打交道是一種高深的藝術。或許,對有志於從事律師職業的法律人而言,如何跟法院打交道是我們應當深思的問題。

關於法律技巧。法律是需要技巧的,或許日後我們法律人賴以安身立命的恰恰就是法律技巧,因為法律條是文白紙黑字寫在法典上的,只要識字的人都可以看懂,法律人跟普通人的區別在於我們不但懂得法律,而且我們懂得法律技巧,而且會運用法律技巧為自己為當事人謀求利益。在我實習結束之前處理的最後一個契約糾紛案件中,有這麼一個案情:原告訴請判決解除其與被告簽訂的購房契約,事實與理由之一便是原告曾向被告發出「解除契約通知書」,但被告在辯稱中根本否認原告「解除契約通知書」的存在,理由是原告出示的「解除契約通知書」上並沒有被告方的簽名確認,原告陳述是其親自將「解除契約通知書」送到被告方而被告拒絕簽收。撇開本案的其它案情再作一個假設,情況就會大相庭徑:如果原告方當初不是親自去送達「解除契約通知書」而是通過特快專遞ems給被告寄送「解除契約通知書」的話,那麼上述問題變不存在,因為特快專遞ems是必須要簽收的,只要拿到被告在特快專遞信封上的簽名確認,被告就無從抵賴,這就是一種法律技巧。迅速找出一個案件的關鍵也是一種法律技巧,如離婚案件想要離婚成功的關鍵在於證明夫妻感情徹底破裂;對於農村戶口受害者來說,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傷殘補償金要以城市居民標準計算的關鍵在於證明受害者在城市連續居住滿一年且有固定收入。等等。

五、結束語

雖然我在法院的實習時間只有短短一個月,但是在這一個月中我的收穫是不言而喻的——從完全的理論知識學習到零距離參與審判實務工作中學習法律,感受法律,了解法院審理案件的程式,親身感受法官判案的思維。我堅信,這個月的實習將在我的法律生涯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我的暑假社會實踐調研報告@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