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總結 > 工作總結範文

2015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在上級領導的重視,大力支持下,為使學校的心理教學能夠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需要,提高全體學生共性的心理品質,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塑造良好的人格,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通過心理輔導和心理諮詢,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為學生的心理發展提供必要的服務,指導和幫助。同時,對極個別有心理問題和成績偏差的學生進行心理康復工作。

在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以發展學生個性為目的,有,有目的地對學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通過學科教育,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及心理諮詢,講座與輔導等最佳化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學生:1、心理能力教育:如自理能力,應試能力,自學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適應環境能力,實際能力,耐挫能力,競爭能力等;2、智力教育:如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創造力等;3、心理輔導:包括對學生生活,學習,升學,自我認識,修身養性等;4、非智力因素教育:如動機,興趣,情感,意識,性格等;5心理衛生教育:如青少年青春期,性別,差異等。

心理健康教育以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為指導,樹立正確的學生心理發展觀。通過學校少先隊各項活動的開展及第二課堂活動,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為中心;以他助,互助,自助為機制,幫助學生在自我探索中解決發展中的心理問題。通?quot;六·一"大型心理教育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心理教育情境,營造一定氛圍,使學生懂得人是要受紀律約束的,不能隨心所欲;人是離不開集體的,團結就是力量;人是有潛力的,只有在集體中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同時,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自我認識能力,自信心以及耐力體驗,抗挫感悟力等一系列的發展心態,在社會心理環境作用下,對學生個性心理特徵是一種良好的磨礪訓練。一路路風情陶冶了情操,一楨楨彩照融洽了情感,一陣陣歡歌笑語伴著心靈的小河延伸……學生們在娛樂觀賞中,潛移默化地成長著,它遠遠超過任何言語說教!,師生在互動中,共同欣慰地感悟著人類發明創造的快樂和智慧是勞動結晶的情感體驗,這不正是最好的心理素質教育嗎?

通過參觀大,中名校,聽老師講解,讓學生感觸中學生活和大學生活的氣息培養他們求知的情趣,鼓勵他們嚮往高等教育,發展各方面的能力,讓他們隨著知識的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地發展內在力量,增加認知度的成熟。

在人性開拓的主旋中,校內外活動的積極開展,不斷為學生引導著正確的認識因素,準確地把握學生品德發展階段的水平。它勝於學生呆板地坐在板凳上聽那些枯燥的言談,逆反心理的壓制和強制的服從辦法,更勝於講解兒童難以接受的大道理。那麼針對少年兒童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培養健康向上的班風,學風;積極推進班級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是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徑。

為解決畢業班學生對考試的緊張,焦慮和恐懼等情緒障礙,心理教師積極配合畢業班教師對學生進行考試考慮心理的調適,包括深呼吸鬆弛法,聯想放鬆法,積極暗示法,轉移刺激法,模仿學習法,系統脫敏法,等一些心理輔導,堅定學生的信念和決心,增強臨考心理素質。

適時的心理諮詢為學生解決了考試心理膽怯,時間緊迫,思想壓抑,食欲不振,厭倦學習,情緒低落和如何調節不良情緒,怎樣追求遠大目標,人的基本情緒、心情,心境,等一些實際學習,生活中的問題,並針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失衡,心理挫折和心理障礙,及時給予心理支援和心理疏導,切實關注他們,理解他們,傾聽他們,幫助他們……

在心理諮詢過程中,由於他們年齡小,經驗少,有些問題只能感受不能提出,如果被動地遵循心理諮詢的自願求助原則,許多學生就會永遠徘徊在心理諮詢室外,失去許多成長的契機。心理教師必須帶著職業的敏感度和高度的責任心,主動接近學生,及時地給學生們以恰當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得到適宜的心理援助,就象種子發芽,小草破土一樣地撫慰中成長。心理諮詢就像一個避風的港灣;一條呵護心靈的小溪;一段真情溫馨的記憶……心理教師一個關切的眼神,一首輕柔的樂曲,一席恬情的話語,都能驛動學生們的心扉。使他們敞開心靈的大門,勇敢地去嘗試學習生活,不斷地完善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時候是一種"隱性"的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程,其效果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也不是心理教師一個人所能支撐的保護傘。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朝著健康,科學,有效的方向發展,是每一名專業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上級領導關懷和正確指引下,學校,家庭,社會緊密結合起來,齊心協力為孩子們架起通向未來的橋樑;尋找智慧的金鑰匙;去尋心靈的家園"。

 

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只有不斷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撥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才能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我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中,在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績,下面將我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做一總結。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首先我們明確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思想,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了學校德育工作計畫之中。學校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旨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從而達到全面發展這一總體發展目標。

二、我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體情況:

領導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認識到位,組織落實:

1、認識到位:學校領導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是時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不斷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需要,是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的需要,是為學生終生不斷進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的需要。

2、組織落實: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織是嚴密的。校長掛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管德育的副校長直接負責,德育處具體負責組織實施,領導機構的建成,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組織上的保證。

3、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規劃中,不論是學年還是學期工作計畫都將心理健康教育列為學校重點工作之一, 每學期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計畫,期末對一學期以來的整體工作進行總結,做到有總體規劃,有實施過程,有經驗總結。

培養師資,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人員落實:

1、學校從普及入手,重點培養骨幹。

2、心理教師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保證。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業化,我校有兩名心理諮詢教師,兼職心理教師三十多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人員上得到較為充分的保證。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做法:

1、在國中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將心理學的基本常識直接引進課堂,來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學校一直在國中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課已成為我校學生的必修課。根據實踐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行編寫了心理教育教材。心理課的基本內容是:學習輔導、健康情感輔導、人際交往輔導、適應性輔導、自我意識輔導和自信心輔導等。每節心理課都要圍繞一個中心,對學生進行情感、意志,及人際交往等方面進行指導,並運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討論法、構想法等方法,在老師精心設定的輕鬆、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認識矯正、人格重塑、心理調適等。

學生在學習了心理課之後,學生反映用心理課講到的觀點,處理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較為順利。學生反映通過心理課對於少年期的心理變化有了充分的準備,在困難面前能樹立自信。上課時能用合格聽眾的標準要求自己。處理同學之間關係上能退一步,讓一步,同學之間的小矛盾不用老師,自己就可以解決了。同學之間如何建立友誼,要講原則、方法;現在做事常常問一問為什麼,做一做分析再去行動……。

2、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針對不同年級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況、學習階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開展專題心理健康專題講座。針對學生性心理出現的一些心理偏差,進行青春期性心理講座。青春期少男少女都處於心理和生理尚未穩定時期,且在極不穩定的變化中,個性在繼續形成。我們提倡健康、適度的異性同學交往,要知道對異性夥伴的好奇、關注、好感及相互交往的願望是正常的。但不要在這方面用過多的精力,因為還有許多事情等你去做。針對學生面臨中考問題,開展畢業生考前心理輔導等專題心理講座。這些講座著重在對學生考試心理與考試技巧方面進行指導,包括考試動機的激發與考試技巧的套用,幫助學生較好克服考前心理恐懼與焦躁以便更好地在考場上發揮自己的最佳水平。為了幫助學生克服考試焦慮的心理障礙,進行考試焦慮的心理測試,根據測試結果,進行《如何戰勝考試焦慮現象》系列心理講座,系統的向學生介紹什麼是考試焦慮,和同學們一起分析造成考試焦慮的原因,介紹排除考試焦慮的方法。並按照學生考試焦慮程度,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進行輔導,進行系統的放鬆訓練。經過輔導和訓練,絕大多數學生消除了考試焦慮現象,以積極的心態完成升學考試。

3、在教師中開展心理教育知識的普及工作:

我校在教師中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工作,以心理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為重點,不斷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這些教育活動使全體教師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論,提高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並在工作中加以套用,有力地推進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4、我們利用家長學校對家長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後,我們將家長請到學校,請有關專家向家長進行情況反饋,讓家長了解孩子心理特點,分析優勢和不足,並和心理老師交換意見,共同制定幫助孩子完善心理品質的措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利用家長會契機,舉辦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教給家長一些常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親職教育更貼近學生的心理,通過講座還使家長了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

 

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一、心理教育必須以活動為主要形式

心理教育不是讓學生學習心理學知識,因此,它主要不是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許多課程普遍採用的教師講授的模式顯然對心理教育是不恰當的。心理教育的目的不在於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心理健康,而是要實際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這樣的目的,僅靠教師的講授是無法達到的。唯一的解決途徑主是:使教育內容儘可能直接地與受教育者的自身經歷和生活經驗相聯繫,為此,利用活動教學的形式是必須的。我通過班會課讓學生討論、表演、遊戲、諮詢等多種多樣的具體方法,將生活中富於典型意義的情境引進課堂,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便會自然而然地被吸引並投入其中,並在教育者的引導下接受相應的教育;通過討論、交流、學習有關知識,使學生學會正確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辯論、討論、模擬,提高自我意識水平,養成正確的人生態度等等。

二、心理教育的內容應當以學生的特殊需求為主。

心理教育的內容應當是與受教育者現實的心理狀況密切相關的,要從每個年齡段學生的特殊需求出發來選擇、安排教育內容,建立自己的邏輯系統。這個邏輯系統所針對的是學生個體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可以說,什麼因素對於他們的心理狀態最具影響力,就應選擇和確定什麼樣的教育內容,而不應當是某種學科知識的體系。心理教育的目的不在於讓學生了解一門學科的知識,而是要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

三、心理教育需要學校與家長共同關注。

今天,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習、工作及思想的影響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在與學生成長密不可分的家庭,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是一片空白。很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只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只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存在著重智輕德,重身體鍛練輕心理保健的誤區。個別家庭,不僅不能意識到孩子的心理需要,而且面對子女的反常行為往往採取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則在孩子成長中所面臨的各種生理、心理問題時不能及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導致子女產生心理障礙。

 

當然,在教育工作中也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缺乏足夠的耐心、情緒左右自己的言行、知識的貧乏等等,所有這些,都有待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加以改正。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2015心理健康教育總結@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