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知識 > 論文格式

如何撰寫碩士論文博士論文


本科畢業論文一般談一個較小的話題,只要把基本知識以自己的語言敘述清楚,就算合格了。而對於多數碩士論文作者來說,不僅有長度要求,而且它要求學術性和一定的創新性。以下是碩士論文寫作的基本步驟、幾個重點環節,以及引證的規範問題。

第一節 寫作八個步驟

嚴格地說,提筆寫之前的許多步驟都屬於論文寫作的必要環節,一定程度上比實際動手寫重要得多。許多過來的人都有體會,完成一篇較大的論文,準備過程時非常重要,一旦真正準備好了,動手寫作的時間不過數天到數周。

第一步,確定論文的選題。

選題是否得當,對於論文的成功,影響很大,甚至可以說,一個好的選題等於成功了一半。雖然選任何本專業範圍內的題目都能夠寫出東西來,但是一定考慮是否可以做到有新觀點、新發現、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注意不要題目選的過大,無法在這個相對狹小的範圍內展開。根據許多碩士論文的選題經驗,這一級論文的選題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本專業的研究空白、發生爭議的熱點話題、對比性的話題、從其他專業角度研究本專業的話題、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話題、剛剛冒出來的本專業的新問題等。

第二步,圍繞已經確定的論文選題,收集並細讀相關的研究資料與理論依據。這一步的工作是較為艱苦的,查找資料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能很大。這一步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這一步,你的論文內容很可能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重複了別人已經做過的工作,等於白做;查找的過程,也是啟發思路、產生觀點火花的過程,不走這一步,等於掐掉了自己新觀點、新視角、新材料的來源。這也是為下一步做觀點、角度、材料上的準備。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關於選題的理論假設,或要研究的具體問題與核心問題。選題是指準備寫的論文的大體方向和範圍,真要動手寫作,就會遇到兩類具體的問題。第一類屬於觀點方面的:我的具體觀點是什麼?你可以構想出一個或幾個觀點,但它們僅僅是一種假設,通過許多證據、材料,通過嚴密的論證和適當的論證框架結構,證明你的假設是成立的,這才能形成論文的主體。第二類屬於實用方面的:我要具體論證什麼問題?你可以提出許多原因、各種環境條件的影響,它們是不是與所論證的問題相關,相關到什麼程度,這需要通過科學的調查數據和分析。

不論哪一種情況,這涉及論文的中心思想或論證主題,一定要明確,並且貫穿論文的始終。由於碩士論文字數相對長,常見的問題之一,在於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寫著寫著,無形中脫離了自己原來確定的假設或具體問題,說了許多無關中心思想或論證主題的內容,最後得到“脫離主題”的結果。

第四步,決定採用哪些研究方法。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大體可以歸為兩大範疇,思辨研究和實證研究,後者又可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兩種具體的研究方法。人們為探究社會事實或社會現象,而採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設、收集資料的方式和對結果的判斷標準。但是各種研究方法在現在的論文寫作中,已經越來越多地呈現相容和內在的連線。一般地說,根據自己的選題和討論的具體問題,可以以一種研究方法為主,輔以其他的方法。同時也需要一些歷史的、文化的、政治經濟學的思辨研究方法。

在文科碩士論文中,作者直接為論文進行的定量分析,規模一般較小,適應的範圍也是有限的,較多地採用別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調查結果。這是由於論文的研究經費有限、作者個人進行社會調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邏輯分析為主的論文,適當採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數據,有時會給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據實際需要,而不要為了顯示研究方法的多樣而有意去做。例如一個很巨觀的話題本來適於思辨研究,硬要加進一項微觀的量化調查結果證明什麼,反而會弄巧成拙。這是現在寫好論文要把握的一個具體問題。

第五步,設計論文的框架結構。一般文章的寫作也需要有這一步,但對碩士論文來說,更為必要,其要求也更細一些。一般情況下,一篇碩士論文要有緒章、入題的第一章、主體章節,以及結束語。章節的設定在寫前要有個大體的布局邏輯,使之結構合理;章和章之間有一種邏輯上銜接關係,防止盲目寫下去,淹沒主題,不知所云。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會根據收集材料的情況、調查訪問中遇到的新情況,經常變動。但是就像建築師在蓋房子前必須有圖紙一樣,到了寫碩士論文這個層次上,大體的文章框架不能僅僅存於腦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對細緻一些,具體到“節”更好,便於寫作時心中有數。

到了設計論文框架這一步,因為有了文字化的章節設計,除了請導師指導外,這是在正式動筆寫前較廣泛地徵求其他專家意見的一個好機會。通過設計論文框架,可以大體看出文章的價值或存在的問題。

第六步,對已經取得的文獻資料、調查材料和各種論據進行分析、歸類,分別充實到各章節中,再進行解釋、論證。這實際就是論文寫作本身,所以這樣描述,意在讓作者理解論文寫作的過程。各種材料和論據,不是天生就可以證明論點或說明具體問題的,需要通過作者對材料的組織和論證,才能使其變得富有生命力,極其自然、自成一體,有力地為自己所論的題目服務。

在這一步,有時需要溫習一下學過的基礎專業知識,用嚴謹的數據組織方式,緊緊圍繞已經確定的理論假設或具體問題,調動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通過正論、反論、設論、駁論、喻論等等手法,論證觀點或問題,得出結論,完成論文。

論證中肯定會出現種種材料使用或缺乏的問題、邏輯推理的問題、論據與論題不相配的問題等等,需要停下來再找資料或材料或拜訪專家,充實或削減原來論文框架中的內容,必要時對框架結構進行局部調整。這種情形是正常的、經常發生的。還對時間要作出安排,如果時間安排不當,就可能來不及調整論文結構與內容。

第七步,必要時重新估量選題,修正論證對象的範圍。這是與第六步同時出現的另一種情形,即通過較為廣泛地徵求意見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來的選題對自己不適當,或難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時調整論文寫作的計畫,改變選題或調整選題。由於前面已經對本專業的學術研究有過較多的思考和文獻檢索,即使改變選題,花費的時間一般也不會很多。

選題不當、難以完成的另一種情況不在於選題本身,而在於選題論證的範圍過大。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把論證對象的範圍縮小就是了,這時作者一定要捨得“割愛”,割捨那些用不上的材料。碩士論文寫作中,論證對象範圍過小的情況很少見,因為二三萬字的論文,但也要注意選題範圍太小的問題。

第八步,對論文從技術上進行規範化的檢查和調整。章節設計的技術問題、文中的引證標示、注釋及編號、文後的參考文獻編排,以及不屬於論文本身的內容提要、關鍵字等等,都要按照規範化的要求進行檢查和調整。這些雖然屬於技術性問題,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學態度。特別是引證,凡是使用了別人觀點的地方,都必須註明材料來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將別人的研究成果變成自己的。標明的材料來源也要十分清楚,論著名稱、作者或編者、出版社或發表的刊物名稱、出版或發表時間等等,一應具全。有時,一篇較有水平的論文,答辯時提出批評的主要問題是引證的不規範,由於這個原因使論文的評價低一檔,這很不值得。

第二節 論文的選題

一個適當的選題等於論文成功了一半。

經過改革開放以後20多年科學研究者的不斷努力,加上研究生的招收數量大幅度提高。這樣就使各學科的研究領域或論題越來越豐富,空白研究越來越少,而新問題的研究又有一定難度,於是現在文科研究生如何選擇好論證的題目,凸現為一個新問題。因此,需要重點談談碩士論文的選題問題。

關於選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考慮:

一,選題的大小

選題大而不當,這是碩士論文選題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在動手蒐集資料之前,首先要考慮自己的選題是否過大。例如“談談××學理論的若干基本問題”,在這樣的選題下,當然什麼都可以談到,但這隻適合某個具體學科的領導人做總結報告時採用。若具體一些,例如“論傳媒客群的心理”,似乎好點,但在這樣的選題下必須談幾十個大小問題才可能做到論證全面、深入,適宜寫成一本學術論著而不是一篇論文。普通的論文容納不下這么多的不同層次的問題。

對於碩士論文來說,選題之下,以只能分出第二個層次為宜。若選題之下能夠再分出第三個第四個,甚至更多的層次,就不大好把握,難以將論證深入下去。

如果把剛才的“論傳媒客群的心理”題目,縮小為“試論讀者閱讀訊息時的選擇性理解”,顯然後者比前者的論證範圍小多了。第一,它從廣泛的傳媒客群縮小到報紙這單一傳媒的讀者;第二,又從泛泛的一般心理具體到接受心理;第三,再縮小,只涉及接受新聞體裁中的一種----訊息時的接受心理狀態;第四,又將選題進一步縮小到只研究讀者接受時的一種心理表現----選擇性理解。選題小了,才可能對問題探討得更深入。當然,如果作者既有較多的材料,又有較強的論證能力,可以將選題定在剛才說的第三個層次,甚至第二個層次上。

掌握多少材料和估量自己的駕馭能力,確實是選題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常有這樣的情形,自己對某個選題特別感興趣,下定決心要寫,但是材料很少,並且估計短時間內難以蒐集到更多的材料,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換一個選題為好。材料是論文的基礎,基礎打不磁實,僅憑興趣,是寫不出成功的論文的。例如一位作者作出“中國的新聞傳播帶有道德色彩而西方的新聞傳播帶有機械性”的理論假設,但是他除了對當前的中國大眾媒介有所了解外,對中國解放前一百多年,以及解放後和改革開放前二十多年的大眾媒介,幾乎沒有接觸過,對於國外傳媒的接觸非常有限,這個假設雖然有新意,但是可供論證的論據寥寥,這樣的假設就難以成立。

還有一種相反的情況,這就是材料太多,作者的研究經驗有限,難以駕馭,而且論文的篇幅也有限,這種情況下,最好堅決將選題範圍縮小。

二,選題的價值

學術研究要追求某種價值,這包括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因此,如果說選題大小尚屬於個人把握的技術問題,那么論文的學術價值,是更重要的取得成功的前提之一。為了保證選題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首先在確定選題之前,對準備選擇的題目現有的研究狀況進行價值評估,如果自己繼續這個題目的研究,是否有價值,這可以從學術價值或社會價值兩方面衡量。

如果某方面的選題,其學術方面總體上可能會有一定的價值,那么還要掂量一下自己掌握的材料和提出的假設是否足以產生新的學術價值。如果屬於引進、介紹國外研究的新成果,在國內是有一定學術價值的,但要估量一下自己的理解、概括的能力,以及翻譯水平、普及能力和可能產生的社會效果。

社會價值,即有些選題在學術上看起來沒有多大的價值,但是通過其科學的論證,可以使社會較直接地受益,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這樣的論文,應當與具有學術價值、但不一定直接對社會產生影響的論文,其價值評估給予同等看待。當然,這類論文同樣要求學術規範,只是衡量的價值標準有所差異。

選題的價值評估,在選題的時候就應該充分考慮,多聽取本學科專家的意見,以及一些相關的社會人士的意見。有時到了論文答辯的時候,作者還說不出自己論文到底有什麼價值,這是很糟糕的事情,會嚴重影響對論文的評價。

第三節 文獻檢索

必須經歷的論文寫作的準備階段

許多人文-社科研究者都有這樣的經驗:為了完成某一個研究選題,蒐集資料、閱讀堆成

小山般的論著、做筆記、找人訪談、搞抽樣調查和統計分析等等工作所耗費的時間,少則數月,多則數年。這些工作做得越充分,寫作的時間就越短,並且會感到十分順手。像碩士論文這樣規模的論文,幾天就能脫稿。

最令人感到為難的情況,就是材料不多,思路不明,卻由於某種原因一定要寫出來,花費了許多痛苦的寫作時間,搞出來的東西往往水平有限。在這裡,特別對於碩士論文的作者來說,最主要的一項工作是做好文獻檢索。因為這樣規模的論文,專門為它搞抽樣調查、大量訪談的可能性較小,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較小的假設來論證,因此準備工作大多集中在文獻檢索方面。

文獻檢索可以考慮走以下幾個步驟:

一,首先以選題為中心,對廣義領域的研究狀況進行材料搜尋,然後縮小到選題本身較小的研究領域。例如研究性社會學中關於“中國女性的情感與性”這個選題,那么了解的範圍一開始就不應局限在中國女性,而應先了解世界女性總體、一般情感、所有關於性的問題等等面上的情況,然後再縮小到中國婦女、一般情感和獨特的中國女性情感。廣泛搜尋之後,再逐步縮小搜尋範圍,這對於把握自己準備論證的話題在較大範圍內的地位和意義,是必要的一個步驟。

二,在適當縮小搜尋範圍之後,一個側重了解的情況便是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它們採用了哪些研究方法,有什麼成功的經驗和存在哪些問題;它們沒有採用哪些方法,這些方法對於選題是否能夠產生新的結論等等。

三,了解不同學派的基本情況。多數選題在學科的歷史發展中都存在不同的觀點,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學派,檢索時要進行較為全面的了解和客觀的分析,在比較中確定自己的基本觀點或傾向。這個步驟對於形成作者自己的觀點,具有相當重要的啟示意義。

四,面對已有的材料,分析研究空白和不夠深入的地方。這時考慮兩個問題:在選題範圍內,有哪些尚沒有被涉及到;哪些雖有所涉及,但並不深入。這兩種情況都可以作為進一步分析手頭材料的突破口,成為論文的主攻方面。這第五步,意義在於“沉一沉”,思考一下。

五,在第五步的基礎上,再考慮需要研究的新問題、新情況。前人沒有涉及到,而現在又急需作出解釋,或得到解決思路的地方,可能出新觀念或新視角。如果考慮得周全,較容易得出研究成果。但是這時要對自己的把握能力再估量一下,因為對新問題、新情況的闡釋需要一定的學科知識功底。

六,經過第五和,進一步有目的性地查找本學科的材料。這時選題的主攻方向有了,就會產生深入查找材料的動機,文獻檢索的目的性更強了。這時找尋的材料,大多可能直接與將來要寫作的論文相關,因而,這時查找材料與做筆記並重。

做筆記沒有一定之規,可以根據自己研究的內容和個人習慣採用一種或多種形式。例如按內容歸類做筆記、以不同的作者歸類做筆記、用活頁紙做混合筆記等等。如果材料可以借走,當然使用電腦做筆記當然更好。整理筆記,按將來寫作論文時的邏輯編排,這一步做得好,寫作時就會感到很順手。這項工作寧可慢些,到寫論文時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裡特彆強調一個技術性問題,即筆記或資料整理的每條都要將作者、論著名稱、出版情況和出版時間記下來;外國作者,除了譯名外,必須記下外文原名。不要忽略這件事情,許多論文作者臨到答辯才重視引證的規範,回過頭來查找出處是很困難的。

七,第二次擴大搜尋範圍,查找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方面的材料。這回不是泛泛地瀏覽,由於基本確定了論文的主攻方向,那么除了本學科的知識外,可能會有不少能夠為論證所選擇的問題提供理論和方法。一般地說,採用一些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會給論文增添較多的學術性。這一點有些碩士生忽略了,只在較狹隘的本學科的範圍內論證,局限較大。

以上文獻檢索的八個步驟,只是大體上規定一下如何進行材料的準備工作,實際上對每個人來說,檢索的步驟順序不會都是一個模式。但是,凡是寫得較規範、真正能夠寫出新東西的論文,大多經歷了以上的準備過程。而論文不大成功的,檢討起來,多數都是在文獻檢索時犯了懶。這方面的懶惰,貽害無窮。

第四節 動筆之前

在頭腦中把論文寫成

在充分的文獻檢索的基礎上,論文的寫作要開始了。這時的第一步,不是馬上就寫,而要為寫作做準備工作。是否在頭腦中先把論文做成,往往影響論文寫作的進度和文章質量。寧可多用幾天作好充分準備,也不要將時間陷在寫作過程中。

寫作消耗的時間一般不應該很長,多數長時間處於寫作階段而不得結束的情形,往往是由於文獻檢索階段的工作不完善,寫前沒有做好準備。由於思路沒有形成,或思路本身是否成立尚存在問題,寫不下去,但又不願意重頭開始。這是最尷尬的情形,注意千萬不要在論證階段拖時間。

一,寫前的掂量

準備動手寫作了,首要的問題是將已經確定的理論假設,或者自己提出的要解決的問題,或者準備普及的國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等等,再做2方面的掂量:

第一,在就要動筆前幾天,再慎重考慮一下,自己選擇的主攻方向是否得當,材料是否豐富、論點是否站得住腳等等。

第二,對自己選定的主攻方向的價值,再掂量一下,到底能提供什麼,提供多少有價值的東西。這是衡量論文水平的最重要的標準。

二,研究要素的確定

動手寫作前的第二項準備,是要確定研究的要素,即論文中的核心概念有哪些、基本框架、論證中自變數和因變數的分布等等。

一篇碩士論文,只論證一個,最多二至三個抽象或具體的話題,三萬字左右的規模一般夠用了。這樣規模的論文,已經需要有核心概念,以及相輔的少量其他概念,可以形成一個小系統。有些論文在答辯中遭遇詰問,一個主要原因在於概念的內涵不清、不同的概念內涵重疊、各個概念間的相互關係銜接不當等等,於是造成論文多處出現邏輯矛盾。

碩士論文寫作中,要注意使用本學科已有的概念,不要隨意生造概念。一篇算不上很長的論文,如果採用許多生造的概念,光解釋概念就需要相當的篇幅,哪裡談得上論證問題呢?

設計論文的大體框架結構。這是寫任何略有規模的文章所必須的。對於碩士論文來說,框架可以設計到“節”,但不宜過細。寫作中間需要在論證邏輯方面、次序編排方面經常調整,一些具體論證的因果關係、相當於網路“超連結”性質的對於論證中新出現的辭彙概念的解釋等等,翻來覆去的改動更是常有的事。事先設計得過細,會限制自己的思路。而較為巨觀的“章”,要多設計幾種方案,以保證突出主要觀點的論證,讓其他部分緊緊圍繞主要觀點展開。“章”是論文的基本骨架,整體上各章的內容要銜接有序,字數大體相當。

三,研究方法的確定

任何學術論文都需要通過一定的研究方法來進行論證,以達到證明自己的論點或解釋清楚某個問題,或為所提供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作出合理性的說明。碩士論文屬於中等偏下規模的研究,雖然可以採用單一的研究方法,但是現在更多的論文以一種為主,另一種為輔,在研究方法上呈現多樣化。

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遵循科學的法則;而非科學的“研究”常常表現為個體經驗的描述、隨意觀察、個人感想、利用未被證實的常識進行概括等等。這樣的“研究”不大遵循嚴密的邏輯,沒有考慮足夠多的變數以及變數間的關係,推導出來的結論常帶有片面性,很容易被無法涵蓋的其他事實輕易推翻。

科學研究方法有兩大類,一類是思辨研究,目的是獲得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結論;另一類是實證研究,目的是獲得事物屬性的認識。實證研究又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兩種方式。定性研究以觀察、訪談為主,通過歸納分析、從資料中發現、體驗式訪談和觀察得出關於事物屬性的結論。定量研究通過人工控制的環境,以假設演繹的題目,代表性的統計和實驗,得出關於事物屬性的結論。如果選題屬於實證性質,一般最好採用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式,以某一種方法為主,另一種方法為輔。

注意:現在流行的關於“定性研究”的理解,經常誤指思辨研究。思辨研究是指從文化的、歷史的、政治經濟學角度對選題進行綜合的、邏輯的分析;而“定性研究”是實證研究的一種方法,例如訪談、觀察和資料分析,解決的是相對具體的問題,目的、方式與思辨研究有較大的差異。

不論任何研究方法,沒有高低之分,要根據自己的選題決定採用哪一種。哲學、史學理論、文論方面的論文,採用思辨研究方法較為適合;經濟學、社會學、傳播學、民族學、國際關係方面的論文,多數是實證研究。其中又以定量研究的方法為主,較為巨觀的數據,可以採用專業機構的調查材料。

量力而行,是碩士論文確定定量研究方法時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如果條件的不具備,千萬不要貪大,自己動手去搞較為巨觀的社會調查。不然,會弄得騎虎難下。

定性與定量研究各自有優點和缺陷。因此需要了解一些現在的爭論,以便選擇研究方法時權衡。一些研究者認為,通過量表和統計分析、電腦模擬和資料簡化的技巧進行等量化技術,可以使論證經得起測試和證明;另一些研究者認為,目前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水平,要找出社會現象的真正因果關係是太妄想了。以定量研究來解釋社會現象,有時顯得不自然和缺少人性,過度簡化了社會現象。[4]

第五節 論文的論證

論據與論證的統一

真地到了寫作論證階段,可說的話反而不多了,因為不同的論文所進行的論證千差萬別,這裡只能涉及到一些論證的原則。在論文選題和論證的主攻方向已經確定的情況下,所謂寫作,其實就是將許多論據,經過論證,證明作者的假設是成立的,或者對某種現象的解釋、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成立的。論據與論證的統一,正是我們進行論文寫作要達到的目的。

論據,即為證明自己的觀點而準備的各種材料,包括實證調查的數據、眾多的事實、權威人士的意見、歷史證據等等。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除了少數現實政治的選題外,“權威人士”主要是指本專業本領域內的專門家,而不是當權的政治領導人,學術研究與政治理論宣傳要求的請“權威人士”說話,是有差別的。

論據如果不經過論證,是沒有任何價值的。論據準備好了,接著就要緊緊圍繞每一個立論,動用自己頭腦中各方面的知識進行論證。論證包括基本的邏輯論證,即常見的三段論,還有歸納論證等等;再就是定量論證。就論證的形式而言,還可以把論證分為正論、反論、設論、駁論、喻論等等。

碩士論文中,常出現的論證問題之一,是論據太單薄,無法全面說明立論。

第六節 論文的引證

注重規範化和前後對應

現在對於碩士論文的引證如何規範,各院校不大統一,但是在要求規範這一點上並沒有分歧。各大學“學報”對論文引證的要求,今年起開始一致了,但是碩士論文與發表在學報上的論文還有許多不同,至少現在不能完全套用“學報”論文的引證規範。這裡我介紹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對論文引證的要求,它的根據是港台中文碩士論文的引證和注釋規範。具體的規範現在暫時可以不同,但是原則應是一致的,即尊重被引證者的著作權、引證明確、便於查找核對。就此,談以下幾個具體要求:

一,鑒於碩士論文帶有較強的學術性質,可能要標明的引文出處、非正文注釋較多,如果採用“頁下注”的辦法,有些論文

的某些頁,注釋部分會比正文還多;如果某一論著多次被引證,就必須反覆註明同樣的作者、論著名稱、出版社和出版時間等等,煩不勝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將引文出處和非正文的注釋分別處理。

非正文注釋,在文中統一編號,所有這類注釋集中到論文之後,緊接著論文便是“注釋”。

文中對引證標明出處,不採用編號頁下注,而是在引文之後加一括弧,依次寫上作者,發表年代。如果引證的是書,在年代之後加冒號,標明頁碼。論文的最後組成部分,應是“參考文獻”,將文中引證到的所有論著和其他資料一一列出。無論一部論著被引證多少次,關於這部論著的作者、出版時間、名稱、出版社等基本情況,只在“參考文獻”中出現一次。正文引證後的括弧內,要求列出發表年代,這是便於讀者感受被引證材料的新舊;不同的頁碼,正文括弧中已經給出。

二,非正文注釋中的引文或複述之後,同樣採用括弧,只註明作者、發表年代和書的頁碼。

三,為了便於查找核對,“參考文獻”按作者的姓名排序。中文著作為一類,按作者的姓氏筆劃順序排列;中文論文為一類,也按作者筆劃排列。英文和其他拉丁文論著編在一起,著作與論文同樣分別編排,分別按照作者姓的字母順序排列。俄、日、阿拉伯、梵、回鶻、彥等文字的論著,分別另組,同樣按作者姓的字母順序排列。

四,文中沒有明確引證或複述,但確實為論文的寫作提供了思路的論著,也可以在“參考文獻”中列出,便於審閱者考察作者文獻檢索的視野。

五,“參考文獻”中的論著,可以有少量未發表的,但要說明原來或目前的狀態,一般也要註明寫作時間。

六,“參考文獻”中每一論著情況的排列順序是:作者姓名、用括弧標明的發表時間、冒號之後是論著的名稱、出版社或期刊名稱及期號。

七,引證同一作者的不同論著,按該論著的發表時間順序編排。不論在正文還是在參考文獻中,均在標明的發表年代之後以加上a、b、c……來區分。

八,引證中文翻譯論著,正文括弧中標原作者的中譯文“姓”。譯者在“參考文獻”的論著名稱之後加括弧標出。

九,這樣,論文的要件排列如下:

標題、目錄、緒章、正文章節、結束語、有編號的注釋、參考文獻、後記。論文提要、關鍵字等,是為了便於了解和查閱而設定的,很有必要,但不屬於論文的組成部分。

十,正文或注釋中第一次出現的外國人名、機構名和一些專用術語,除了常用的外,中譯文之後應加括弧,標出原名。不過,現在一般僅限於拉丁文體系的文字,一些非拉丁文體系的文字由於存在列印困難,暫沒有要求。

碩士論文畢竟有數萬字,需要在完成論文之後,認真整理材料,使正文與“編號注釋”、“參考文獻”對應。現在碩士論文的一個主要的技術性問題,就是不重視材料的整理和不遵從對論文的技術性規範要求。有時,答辯中這種看起來似乎不重要的技術性問題,使得對論文的評價大打折扣,因為這表明作者的治學態度不夠嚴謹。這種因“斜失大是很不值得的。

引證規範方面常出現的問題,是正文中引證或複述了,卻沒有標明出處;或雖然標明了,但在“參考文獻”中找不到相應的材料,數頁紙滿是論著名稱,就是前後對不上號,很讓審讀者惱火。原因不外是忘記列上,或是沒有按照一定順序排列。標識中年代、頁碼錯誤,以及引證中丟失字詞或句子、抄錯了或抄竄了行,造成意思扭曲,是另一類常見的問題,這主要是引證後沒有再去核對原文造成的。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如何撰寫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名言佳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