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二意的成語故事

三心二意這個成語出自《三國演義》第61回:「曹仁見關公衝來,方欲退走,又遇張遼一軍截殺,首尾不能相顧,遂引軍上山。原來張遼隨李典引軍至此,聞說顏良連日攻打甚急,故引軍來助。」意思是意志不堅定,又經常變化,三心二意,形容猶豫不決,意志不堅定或意志短。

這個成語來源於古代的一個故事。三國時期,漢末年三國鼎立,各路英雄好漢好勇鬥狠,有一位名叫魏延的人自告奮勇的請纓出戰,當時有一位軍師叫做諸葛亮。諸葛亮認為魏延雖然英勇,但是太容易三心二意了,對他的戰略會使得三軍損失重大。魏延雖然聽從諸葛亮的指揮,但仍然沒有改變三心二意的心性。最後導致了蜀漢後期的軍事失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三心二意」是一個貶義詞,形容人的意志不堅定,不能專心致志地做事,而常用於表達一個人對某件事物的態度不認真或猶豫不決。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避免表現出這種態度,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一心一意地去做事。同時,我們也要提醒身邊的人不要三心二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以上就是【三心二意的成語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