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

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如下: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人叫孔圉,他聰明好學,非常謙虛,經常向比自己學習的人虛心請教,而不僅僅限於同本國人交流。因為孔圉非常謙虛好學,所以,人們都尊稱他為「孔文子」。

一天,孔圉的妻子突然生病了,快要死了。臨死之前,她在病床上拉著孔圉的手說:「人們常贊你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不僅謙虛好學,還總是關心他人。但是我想,你應該不怕沒面子,只有你不避諱恥辱去請教別人,你會變得更完美。」孔圉聽了母親的話之後十分震驚。這時他想到他還有很多的東西沒有請教別人,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要想讓別人替他補充,這確實是他的短處。

於是,他就找來幾位好朋友幫他一起想辦法彌補自己這一短處。就在這時,一個名叫邊哀的人前來拜師請教了他一些問題。當別人告訴邊哀自己是來輔助孔圉請教問題的,而他從不恥下問時,邊哀便表示自己願意留下來輔助他一起求教。孔圉的朋友知道邊哀是個很有學識的人,便同意了。從此以後,邊哀就留下來幫助孔圉一起學習。他們一起學習了很多天之後,孔圉的母親去世了。

這個故事傳到衛國的大街小巷後,人們都稱讚孔圉不僅謙虛好學、善於思考,而且也很會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不斷學習他人優點和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不斷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他的才學與日俱增,並最終成為了一位著名的學者。因此,「不恥下問」這個成語比喻謙虛好學,勇於向他人求教。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是一件不斷成長和完善的過程。我們不應該害怕向他人請教問題,而應該積極尋找機會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不斷學習和反思,我們可以不斷成長和進步。

以上就是【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