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母橋的故事

關於便母橋的故事有兩種說法:

* 第一種說法:

便母橋又名「便梅橋」,這是根據讀音來取名的。在很久以前,這裡有一座梅溪橋,橋的一頭有一座道觀,有個觀主叫鍾二公的,有一年冬天,鍾二公看見一位年輕婦女帶著兩個孩子過梅溪,因為雨雪路滑,跌倒在濕滑的石頭上,傷到腳部,行走艱難。婦女邊走邊哭泣,十分可憐。鍾二公心生同情,於是拿了一個木板掛在長竹上,送給她母子作便橋用。

* 第二種說法:

在很久以前的一天,村裡有個叫阿毛的少年,在溪邊放牛時救了一隻母狐狸。母狐狸為報答他的救命之恩,給他指了一條捕魚的路。從此,阿毛捕魚的收入大大增加。有一天,阿毛救了一個受傷的仙女,仙女對他說:「我是天上的梅花仙子,被王母娘娘罰到這裡來思凡的。前面那座橋被我壓在下面,現在我馬上要走了,我把仙法留下保護這座橋,以感謝村民對我的幫助。」說完仙女就不見了。

於是人們就在此建了一座廟宇來紀念這座橋。這座橋也被改名為便母橋。後來人們在橋邊建了一座廟宇來紀念這座橋。

以上就是兩種關於便母橋的故事,故事中都體現了便母橋與當地村民和動物的密切關係。

以上就是【便母橋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