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故事由來
冬至故事由來的傳說有多個,以下是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漢代時期有個叫黃洋的人,他以知天文、識氣象著稱,平時喜歡吟詩作賦。某一年冬天,黃洋在郊外遊玩,此時已是晝短夜長。他突然發現,冬至後的一夜白天漸漸變長了,便立刻回到家中告訴母親。母親為了慶祝這個白天拉長的日子,便做了黃洋最愛吃的湯圓。後來黃洋英年早逝,鄉里人為了紀念他,將這種白晝漸長的新鮮事稱之為「冬至」並一直流傳至今。
另一種說法講的是南陽人的民俗。相傳:冬至曾是秦國商鞅變法日子。當時正推行法令,要求「民前改衣午門以北」,也就是讓百姓在法令實行之前都把邊陲的衣服改成漢服。可是突然有天半夜,家家戶戶的狗都嚎叫不止。商鞅想,這樣下去肯定會影響推行法令。到了第二天是冬至,他宣布:這個日子家家戶戶可以休息半天。於是,百姓們紛紛提前一天完成冬至半日的勞作,歡天喜地過大半天。到了大雪之夜是冬至之夜,鄉民們一起喝酒慶祝,忘記了第二天是改衣的日期。商鞅得知後覺得既然已經過了冬至了為何不順水推舟,就宣布百姓們過了冬至再活一天呢?於是就有了「過了冬,到新年」的說法。
以上就是兩種關於冬至故事由來的說法,僅供參考。更多信息可以查詢相關資料或詢問文化歷史專業人士。
以上就是【冬至故事由來】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