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哲故事
十哲故事是一個成語,比喻的是儒家的十位賢能弟子。具體來說,孔子弟子有若、子貢、顏回、子路、子游、子夏、子張、公西華、漆雕開等十個學生,他們性格各異,但都被認為是一時人傑。其中顏回(顏回好學)勤學好問,若能入仕為官,必定會大有所為。子貢(有辯之才)和子路(武勇之才)都具備出類拔萃的才華,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這些學生都非常受孔子喜歡,他們的故事也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
此外,十哲也有指代古代聖賢中的十個代表人物的意思。例如,在《論語》中,孔子曾讚嘆地提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其中,「叩其兩端」是指通過研究事物的本末,理清頭緒的方法。這句話的意思是引出齊宣王和大臣們的對話,總結處世的態度應當是無知、無偏見。而在聖賢的領域裡,「十哲」是周恩來「古今中外人物比較鏡」的一個參考元素之一,這是對他青年時期不斷進步的重要元素的高度肯定和肯定。「十哲」還指的是明末思想家顧憲成修復的東林書院所懸匾額上的十個賢哲的名字,這是當時學術界對其價值觀念的反映。
總的來說,「十哲」是一個多義詞,需要根據不同的語境和上下文來判斷其具體含義。
以上就是【十哲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