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

孫思邈(541年—682年),唐代著名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相傳他從小就非常聰穎,七歲就跟著父親去學《莊子》《老子》,十歲時就研習醫術,掌握了治病救人的一些技能。孫思邈長期從事醫療活動,在診斷方面,他強調「察色以知病」「聞而知診」;在治療方面,他主張「時方」與「經方」並用,針灸、湯藥、食療兼施。在行醫過程中,他始終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己任,他精於內科,通經脈,長於婦人疾患、小兒疾病的治療。孫思邈對《傷寒雜病論》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他提倡預防為主的養生理念,將食療、運動、藥物三個方面綜合起來養生。他還擅長養性、養神之道,將儒、道、佛諸家學說融合貫通,主張清靜名利,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剛柔並濟,不為物慾所驅。他的養生理論和實踐對於現代社會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建議查閱相關的書籍和文獻獲取更全面和準確的信息。

以上就是【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