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留千古遺臭萬年故事

「名留千古,遺臭萬年」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雖然事跡被後世廣泛流傳,但是留下了臭名聲。

其中,「名留千古」表示事跡被後世所知,流傳千古;「遺臭萬年」則表示臭名流傳萬年,意思是即使流傳千古,也會被人唾棄。

關於這個成語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國時期。當時,魏、蜀、吳三國爭霸,其中蜀漢後主劉禪因為聽信奸臣讒言,放棄了抵抗,向魏國投降。後世對於劉禪的做法頗有爭議,一些人認為他缺乏骨氣,也有一些人認為他胸懷寬廣,善於治理國家。但無論如何,劉禪的名字都被後人銘記,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著名人物。

至於「遺臭萬年」這個成語的具體出處,有資料表明它最早來源於《晉書·桓溫傳》。桓溫是東晉時期的一位權臣,曾發動三次北伐戰爭,但均以失敗告終。桓溫後來逐漸失勢,而他的聲譽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差。有一次,他路過自家祖墳前,望著鬱鬱蔥蔥的草木不禁流下了眼淚。有下屬問他:「丞相一生的功績和品德都是很好的,為何落得如此田地?」桓溫回答說:「劉弘圖不淺啊!」,其中的「劉弘圖」便是後人常常提到的「遺臭萬年」的意思。

所以,「名留千古,遺臭萬年」這個成語指的是一個人的事跡雖然被後世廣泛流傳,但是其惡名卻流傳了很長時間。在運用這個成語時,需要根據具體的語境和語境中的人物關係來進行理解和使用。

以上就是【名留千古遺臭萬年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