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玉故事

和氏玉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名為卞和的楚國人在荊山發現一塊罕見的玉,並將其獻給楚國君王,但被誤認為是石頭,因此被懲罰為奴隸,並最終雙目失明的故事。以下是和氏玉故事的簡介:

在古代楚國的荊山之地,蘊藏著一塊千磨萬難,得之成名的和氏玉。擁有這樣一塊美玉可謂是機緣巧合中的好事。這塊璞玉之中含的不僅含有山豬紋飾還包藏著千古流傳之美韻,不過這種玉材是非常稀少的。楚國當時還未經歷多年的戰亂之苦,對民風的束縛就比較薄弱。人民之間的互助與彼此占山為王的風氣都是相當濃厚的。

一天,卞和上山打獵時,偶然發現此璞玉,喜形於色,獻給楚厲王。然而宮相子儀玉工卻誤認其以為是石頭,厲王大怒,命人以火燒,以鐵錘擊,卞和雙目失明。

厲王死後,武王繼位。得知卞和失去了雙目還敬奉寶玉時,深感憤怒的楚人,抬著卞和向周都洛邑的周王朝領賞去了。到了周的領地邊界時,滿身傷痕的卞和跪在城門外,哀求武王以城池和重金贖自己歸國。 武王使人照辦。辦完之後卞和感覺人世間的事情往往如此難料。一年以後就再也看不到周地的百姓了,不知道還要被贖多少事,或許命里早已註定無法得道成功吧!從此他的玉又回到厲王的身邊而被人繼續認作了石頭!但沒人會想到不久後他會怎樣處理這塊所謂的石頭?直至那塊石頭裂開後顯露出的是天下間最名貴的寶玉——和氏之壁!

這故事在古代廣為流傳,並且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人們常以「和氏之璧」作為寶玉的代稱,用以比喻極有價值的物品或珍貴的人才。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在《次韻吳傳正》中就用了這個典故:「棄傳不作欺後世,知君未斧中郎碑;重還和氏璧,更進蔡邕書。」後世之人還把兩樣融為一體稱為絕世佳作:無價寶和無瑕寶玉等等,成為千年傳承的藝術品和貴重饋贈品上都是完美組合和流傳下來的歷史遺韻!可見,「卞和與和氏」已走進了許多古人和名人的視野。這個故事提醒人們不堅持原則不識人才真諦就要白白送死雙眼失明也不會留下什麼好下場。從藝術審美上它警示著後人的真正內涵還有著另外的價值。它警示後人唯有讓含辛茹苦,任勞任怨、嘔心瀝血的人去發現、去雕琢、去創造、去奉獻吧!這樣人類才會進步!

以上就是關於和氏玉的故事簡介,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以上就是【和氏玉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