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故事

四面楚歌的故事是: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大封諸侯王,立韓信為楚王,管轄淮水以北地區。韓信來到項羽的都城下,想起自己當初受的冤屈,很不高興,但又不好發作。一天,韓信騎馬外出,走到下相(今江蘇省鹽城市西南)郊外,遠遠看見城牆上貼著一首啟事,上面寫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韓信看了,心中不快地想:「我不能在這裡呆下去了。」

原來,他出身貧賤,只做過小吏,久有稱王之志。他曾和項羽一起受命破魏救趙、擊齊亡趙。漢王劉邦曾拜他為大將,還曾多次當面稱許他為「壯士」。可是後來,韓信卻受到劉邦的猜忌。漢王劉邦對韓信說:「卿為布衣時,貧賤可想見矣。」韓信聽了很不高興地說:「陛下不以臣為鄙陋,使南面稱孤道寡者,乃臣之幸也。臣雖薄不足惜,奈何陛下之累之乎?」這話雖然是出於外交辭令的需要,但確實表明了他當初被封為楚王時的心境和憤懣

韓信轉到垓下(今安徽省宿縣東南),給項羽送去一封信。信上說:「亡去就之分,豈欲復與王爭一日之長短耶?願大王自為計。」項羽得到這封信後,認為韓信已棄暗投明了。韓信回到垓下後,勸劉邦趕快把項羽圍死在城下。後來項羽被圍垓下彈盡糧絕,自刎於烏江(今安徽省和縣東北)。

後來這個故事演化出「四面楚歌」的成語。形容被迫撤離楚國的情景。現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

以上是四面楚歌的故事內容,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向我提問。

以上就是【四面楚歌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