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削跡伐檀故事

孔子削跡於衛,伐檀不遠。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從衛國離開,伐木的聲音很近。

這個故事出自《詩經》中的《伐檀》。孔子去伐木的地方離衛國不遠,他在路上沉思:這些人為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去努力砍伐木材,我的責任是要去宣傳仁愛,讓更多的人覺醒起來。這也許正是孔子深思熟慮之後要親自承擔一點具體勞動,不避嫌也不過分,正當自己的使命。這就是"責己以躬,信己為任"的分內工作,所以說"未逾遠也"。經過對這樣的特定環境的細心比較、對照,深有感觸的孔子這才禁不住嘆息:「誰能充實天之道而加之以窮乎?」把造成這樣一個殘酷現實的人道的敗壞、不義的社會現實完全歸罪於暴亂爭鬥。這與後來一些政客不去觸及根本的社會制度而高唱所謂「使民適性」,對縱情作樂的人們「用惠無窮」的主張形成多麼鮮明的對比。這也是「哀怨以思良政」的一種有力的表現方式。從伐木的人群身邊走過而想起改變現實和自己的政治使命的緊迫感的,正是孔子,然而聖人有時也是一個十分認真的書生呢。這句話表達的是孔子的形象和政治思想。

以上就是【孔子削跡伐檀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