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饅頭的真實故事是什麼

孔子饅頭(孔子的故事)

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當年孔子在鄭諸郊野閒走時已餓了又久,恰遇一位白髮老婆婆做出來的饅頭很有嚼勁又噴香,便去老婆婆處買幾個饅頭吃,吃罷便把剛才學自心裡的理論與實際事物想聯繫的所感所得全部說了出來。當時他沒說什麼絕密的心事或某種流傳了兩千多年的儒教道理而不想被人侵犯與譏諷之類。孔子點完後,那老婆婆問先生該付多少錢。他問錢在哪裡,你說在面裡面便是幾塊,不意樂捐而已。孔子聽後笑納了老婆婆的謝禮後便離開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孔子的善行,便把這種饅頭稱為「孔子饅頭」。

另一種說法是:在古代,孔子經常外出講學,有一次他來到一個村莊,飢腸轆轆,正巧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做饅頭,孔子就向老婆婆乞討食物,老婆婆就給了他幾個饅頭。孔子吃完後讚嘆不已,說饅頭非常好吃,並且問老婆婆用了什麼佐料。老婆婆說:「不用什麼佐料啊。」孔子這才知道原來自己被老婆婆的純樸和真誠打動了。於是後人為了紀念孔子的善行,將這種不用佐料的饅頭稱為「孔子饅頭」。

以上就是關於「孔子饅頭」的兩個真實故事版本,您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興趣進行選擇。

以上就是【孔子饅頭的真實故事是什麼】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