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良英的故事

尤良英,女,山西襄汾人。父親是舊社會給地主扛長工的木匠,母親是個勞動婦女。從師範學校畢業後,被安排到離娘家近的小城裡上頭學校任教。當時的小城是一個有城牆的大集鎮,大商號有二三十家,教師薪水不高,教的學生也不多,只有二三十個學生。在這裡她結識了在外闖蕩後回家鄉教書的吳全生,二人相知相愛後便結合了。在當時的農村中,男到女方門上提親求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良英也不例外。她的父母思想比較開明,又覺得女兒到了婚嫁的年齡,女婿吳全生是一個誠實可靠的人,於是同意了這門婚事。尤良英的哥哥尤良書,是個高小畢業生,曾到臨汾學過石工。後來他見當時政治形勢發展很快,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便到運城又學了幾年師範,當上了國小教員。尤良英與吳全生結婚後,婆母家又提出一個條件:女方必須與丈夫一同教書。於是尤良英就與丈夫一同來到村里教書。當時她雖然已經26歲,但她的婚事在村里仍然被議論紛紛。後來,尤良英終於與吳全生結婚。

在婚後不到一年時間裡,她先後生了兩個孩子。由於家庭經濟困難,生活條件艱苦,又加上生活沒有規律,她的身體很虛弱。但她沒有被困難壓倒,她一方面要教好書,一方面要管好家務。在生產隊里,她儘自己的能力多做活路,儘量不增加國家的負擔。她還把公家的東西當成自己的東西一樣愛護得很好。有時別人家多打了糧食,她會從自己家裡背點糧到人家那裡去表示一下心意。為了不影響工作和家務負擔太重有損健康的問題,上級分配了她一個人搞合作醫療和發放社員生活補貼的工作任務。為了儘快恢復身體、爭取做更多的工作並順利結婚,在當年組織上給尤良英同志定的工作方向問題解決後不久的同年底(34年年底),經人介紹和劉吉剛同志結了婚。由於婚後還來不及建立新家庭的關係,至今仍然是同居一處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一對夫婦(俗稱老兩口)。

儘管現在他們的子女已都成家立業並都有了子女了(現在家庭已有一套單元房),但是他們的老兩口仍能積極、愉快地工作著。除了尤良英同志每周還有三天在單位上班外,丈夫劉吉剛同志在家裡經常是參加農田基本建設、包棉花等任務的下地勞動、準備次日的學習資料或鑽研政治業務書籍。特別是每年上級黨組織為適應當時中心工作的需要開展各種黨團組織活動時都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退休前一年雖然有時病休一個月仍然參加勞動時非常高興;家庭里的收支等其他生活事務基本上不用老兩口操心和發愁(一般按有關規定發放);因兩人所工作的部門互不了解退休待遇上也各得其所等,再加上又曾為不安排吃商品糧的城市人員進工廠當工人積極工作和做思想工作等所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兒子也考上了公務員單位、兒媳在事業編制單位工作;女兒、女婿雖在農村中從事個體戶經商辦廠等工作但他們都非常勤勞致富後也為村里修路等公益事業和照顧村里老人做出了貢獻等一些條件;尤其退休後隨著身體逐漸好轉還能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旅遊觀光等休閒活動等條件和機會的增多;他們老兩口的生活水平也隨著退休工資的逐年增長而不斷提高;他們也經常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和義務勞動等;他們也經常參加一些社會上的文藝演出和比賽活動並取得了不少榮譽證書和獎品等;他們也經常參加一些社會上的各種旅遊觀光活動並經常到外地旅遊觀光等條件和機會的增多;他們也經常參加一些社會上的各種文藝演出比賽活動並經常到外地旅遊觀光等機會的增多;他們也經常參加一些社會上的各種文藝演出比賽活動並經常參加一些社會上的各種文藝團體和協會組織的各種文藝演出比賽活動並經常參加一些社會上的各種協會組織的各種休閒娛樂活動等而經常參加這些社會活動也使他們感到很充實和快樂!

因此尤良英同志的生活、家庭、工作都過得很充實很快樂!她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因此我們說尤良英同志是新時代勤勞、樸實、愛崗敬業的好教師和優秀黨員!她的精神也是我們廣大幹部民眾應該學習的榜樣!

如今雖然她已經離開了工作崗位並退居二線多年了但她的精神依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仍然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著自己的貢獻!

以上就是【尤良英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