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故事
庖丁解牛是戰國時期庖丁(廚師)為魏惠王宰牛時的精彩解牛之典,用於比喻適當處理事物,將其解構成細小的部分,而熟練到技藝已達高超爐火純青的境界。
這個故事出自《莊子·庖丁解牛》。「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先聲奪人,高妙非凡]經過多次的反覆揣摩和訓練,三年之後,其刀刃在運轉使用之中毫無敗跡。而且在庖丁自己看來,雖然自己這是在以生命做代價為眾人服務,卻沒有感到那麼多的辛苦、勞累,反而能夠得心應手,事半功倍,因而自得其樂。
莊子說此故事意在說明養生之道,藉此解除人生憂患得失之心。從醫學的角度切合養身之道,提醒人們要順乎自然規律,因勢利導,方能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庖丁解牛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