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輔道中故事

德輔道中的故事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說法,指在香港開埠初期,中環區以至九龍半山區有許多外國傳教士,因貧困而無家可歸。其中有些住在太平山聖約翰教堂外的教友們要求附近華人商販免費為他們提供飯菜。德輔道中,曾經有一位廚師(亦有些記載說是清潔工人)陳華光。陳華光與教會教友很熟識,每日給他們做些剩菜剩飯,有時也會買一些菜餚。一天,有位教會朋友提議用石磚搭建教堂。

然而,當時港英政府不允許建造永久性建築,於是教會教友們以每日從街頭巷尾收集空罐頭為藉口,成功獲得批准。他們以極低的價格買下這塊地皮,由陳華光建造了一個簡易木屋。在香港租借地盛行的初期,這種「借用」的做法成為了一種潛規則。木屋周圍很快就聚集了18位流落街頭的外國傳教士。後來木屋擴大成木屋群,稱為「天主堂木屋群」。

這些木屋對當時在香港的外國人來說是難得的棲身之所,木屋周圍也逐漸形成了集市。他們出售日常生活用品、衣物、食物等,從而賺取生活所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天主堂木屋群已經頗具規模,但日軍入侵香港後全部被拆毀。現時香港仍存的舊式木屋區多為工業區或私人屋苑,以德輔道中地區為最繁榮的住宅及商店街集結地之一。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可以到相關網站查詢或詢問專業人士,以獲取更準確的信息。

以上就是【德輔道中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