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心物於隱微的故事

根據公開資料,《慎微物於隱微》的作者不是慎,是漢朝的楊泉。

全文如下:

夫物有恆宜,不可擅用,有恆利,不可輕為。人見其便而為之,不知其不利反害之也。夫水性下,載舟覆之;谷性善,納石而沈之;火性熱,木能焚之;金性剛,火能銷之。物類相感,故有恆如此。夫善食者不欲至飽,善學者不欲至學,為其害也。

夫火起於隱微,而消在須臾之間;疾在腠理,而逝在毫釐之內。夫火不至焚而滅,病不至死而除,則無為而自然。故聖人慎物於隱微,不事於末,故能成其始。

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彼志大海者托於虗杯也。故曰深根者所恃其多培也,大山者非以其遠致高乎?造物者不甚多故耳,而無以自表著也。古之君天下者若此矣,不誠於內,而望誠於外者,則無所見而歸焉矣。是以明主擇術辨於其始而不勤其終也。誠樸心物,無為任賢;禍災不生於纖微之中。老子曰:「毋使人知君之情。」使孔子對明主不顯彰其德福亦甚少者也。言欲身兼德福、萬民濟度而無表功德福之譽名之可也。

夫事有難易,任有美惡,以人之性行水也。水無分於難易之分,美惡之類;人無分於智愚之別,賢不肖之分。人行之也善則流之廣潤澤旁益;行之惡則壅之閼之不通。人之行善惡亦然:人行之善則福流子孫澤及天下;行之惡則殃流子孫禍延自身。故曰:「行善者可由為治,不善者可先自絕。」且上為之則下象之,天子崇仁義而無過行之路亦日王者矣!仲尼厄而作《春秋》,孫子忍負生卷疾而論百世之術;成湯云:「天之鑑監止不告水誡已病之車。」是知聖賢之人若水之於物也。若天之於星辰也。是以至人恬愉虛靜以樂其生而忘天下之大憂焉!是故神明游於胸次而不為物累矣!夫唯外天地之大美而不為下也者也!

故曰:「人君之所以尊者力命而主天道。」古之道任天下者宜審察己躬兼與民視苦樂焉矣!何以言之?天不愛寶地不顧利人所立者也!四時無常位寒暑易節盛衰在心而已矣!明君視已躬所為有功於天下之大者必先省己躬之所不為然後求其過以致大順焉!視民之所急而施與焉為之惠澤如保赤子。使天下安樂無怨非得道曷由致此哉!

夫人皆知求福而不知避禍患矣!是知禍患之所自來者深矣!夫人皆欲自知而莫能知禍之所從生者皆由乎微漸而成矣!夫聖人之所以異於眾者能治其微而成其大也!是以明君謹小物以察大行也!夫能慎微物於隱微者則能成其始而成其終矣!苟明君為政而不謹微物則勢下危而不固矣!是故臨大事而不忘小禮所謂亂也。臨難處亂而不失道者所謂強也!能強能弱強者也!此乃道之妙用、德之善政矣!是以古之立天下之政教者必先審謹小物以察大行焉!此乃得道之原、德政之本矣!

夫天下之事不可豫知變於始者也!故聖人慎物於隱微而不為末大張焉!是以能成

以上就是【慎心物於隱微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