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襟見肘故事
捉襟見肘的出處是:
先秦·莊周《莊子·讓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親之,賢於己不能以取之。」
白話譯文:拿這樣的人來讓他們主管事物,就會把事情治理得很好,百姓會親近他,即使他缺乏一些才能,百姓也不會嫌棄他。
後來用來形容衣服破爛,生活困難,也比喻顧此失彼,無法應付。這個成語的近義詞有:張惶失措、捉襟肘見、窘迫無措等;反義詞有:綽有餘裕、得心應手、應付裕如等。
這個成語出自於《莊子·讓王》,講的是春秋時期,衛國有個名叫被臣的人,他生活十分貧困,經常要到田野里去幹活。有一次他上朝時正遇到莊子,莊子見他衣服又髒又破,便問他為什麼不去要飯而要來上朝。被臣回答道:「家中揭不開鍋了。」莊子打趣他說:「如果你能顧得住肚子餓,那齊國就沒你的事了。」後人便把這故事簡寫成「捉襟見肘」來形容陷入困境。
以上就是【捉襟見肘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