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品至九品官職大全
明朝的一品至九品官職大全如下:
一品:
1. 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
2. 配享太師、配享太傅、配享太保、三公、三孤。
3. 榮譽官職,無實際職權。如領侍中。
二品:
1. 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尚書。
2. 總督(特錦)
三品:
1. 左右侍郎(各部尚書之副)、中央御史(御史中丞)、地方巡撫(有戰事亦可加兵部侍郎銜,節度使。)、副將(綠旗)。
2. 吏部侍郎、左都御史(副都御史)、給事中、通政使、太常卿屬中央一級職官,布政使(從二品)、經略安撫使(偏重地方)。
四品:
1. 侍郎(中央各部)、副都御史(巡視京畿府縣)、大理寺卿(最高法庭審判長官)、知府(地方行政長官)。
2. 留守司(宣慰司副職)、布政司參政(屬省府州縣)和中央四品衛指揮同知、運使。
五品:
1. 通政司參議、中央衛士千戶和州縣長官的屬官。
2. 運判、按察司副使(路分巡檢兼司法)。
3. 知州(知縣)、縣丞。
六品:
1. 宣撫使司屬官(少數是正六品,多數是副職從六品)。
2. 州同、都勻府同知。
七品:
1. 中央衛士百戶和州縣長官的屬員。
2. 州判、都司經歷(部分為七品)。
3. 巡檢司巡檢。
八品:
1. 提督學政、教諭。
2. 布政司經歷。
3. 太僕寺主簿、典史。中央省府廳衛的百戶及吏目,在縣裡是縣丞。為縣級行政機構之輔佐長官。俗稱佐貳官,雖然秩比外縣知縣低,但因舊制中「吏員雖授八品而秩不減七品」實際權大於實職。所以亦有相當權力,為縣令之重要助手。雖屬吏員,但在科舉制度下,由府選送入國子監讀書,取得功名後成為正途出身的官員,亦能循例晉升,並不遜於正式官員。也有一些在正式官員休致後從八品選拔的佐貳官長期任職的。成為基層行政機構的正式長官。在明代後期,甚至有由佐貳官逐步升格為正印官的先例。如山東登州府所屬的蓬萊縣和棲霞縣,在明末以前縣丞為佐貳官,但在明末以後升為蓬萊和棲霞兩縣的正印官。
九品:
1. 土司屬下從九品的宣撫司是土司初置時設定,地位相當於路一級的土司衙門或半土半流性質的機構如千戶所管理屬下的行政機構一般從八品的安撫司土知州管理的地方民政,也有相當於現在區一級設定的土司土同知管理的區一級民政也有地方駐軍管理地方的屯田機構為土司下轄的都司衛所和九品的宣撫司同時存在的地方也有一些土司衙門下屬有九品的土副千戶土百戶等土軍職銜。土司衙門下屬的土巡檢等職銜也屬於從九品的範疇。土司衙門下屬的管錢糧的庫大使等職銜屬於未入流類最低級的職銜,也屬於從九品的範疇。在明代後期和清代前期,一般州縣除了正式印官以外都會再設一位從九品的教諭或訓導做副手負責刑名及一些具體事務也有的地方是州縣無正式印官直接由從九品的知縣或縣丞管理全縣事務)。 提督四夷官兼按察司的九品典史。還有最末等的官職即未入流了例如少數民族地區的蠻夷目軍民長官司長官等下屬的吏目屬此類還有一些在戰亂時由軍人自行設立未經奏準而為地方承認為正副職的地方軍事頭目其職位也無正式名稱也
以上就是【明朝一品至九品官職大全】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