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上君子故事

「梁上君子」這則成語的出典是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陳寔傳》。說的是東漢時,有一個被稱做陳寔的人,他品德高尚,為當時人所敬重。有一次,陳寔家的錢財被偷走了。村里人知道了這個訊息,都跑到他家來討論如何處理此事。有人提議:偷錢人自己站出來並被寬恕他。村中其他人覺得這主意很好,應該能夠妥善解決此事。陳寔於是把他兒子叫到屋裡,然後把村民都請進屋坐下。他對村民說:「不知道哪個村裡的可憐人幹的這個事,只可惜沒有聽取我平日對他的勸誡,大家現在能來這裡相助已經表明了我們這個村的善良,更不該對這個人大打出手,應將他帶走懲治,不如這樣,就由我來將他送去官府。」眾人對陳寔的話表示贊同。隨後陳寔找來木枷,準備把小偷關起來。當人們在外面看的時候,只見小偷已跪在堂上。大家十分驚訝。陳寔出來後告訴眾人:「錢財是我家的,只是我不在家才讓我的家人擔心害怕了。這是小偷一次教訓啊!」,又把他交給鄉里其他人教育懲治並歸還他盜竊的錢財以洗心改過,使村子裡再也沒有盜竊行為的發生。此事很快在當地傳開,「梁上君子」這一詞語也逐漸成了小偷的代名詞了。

「梁上君子」這則成語形容竊賊,也泛指一個小偷。這則成語所強調的不僅是盜賊的作為及其造成的嚴重後果,更重要的是向人們敲起警鐘,提醒人們應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以上就是【樑上君子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