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蓋彌彰故事

欲蓋彌彰的出處是:《詩經·大雅·文王》:「匪其止共,維王之邛。舞茭者眾,則尤為喓,弗彌其彌,將無以國。」

故事內容是:春秋時,衛國有個官員,偷偷地占用了公家的財物,害怕國君查問,想偽造文書,把這筆開支記載下來。他選了字寫得好的官員,把文書草擬好了,拿去呈給國君蓋印。國君發覺其中有「欲蓋彌彰」的話,便問:「為什麼這樣說?」那個官員聽了,心裡很驚慌。因為「蓋」和「墐」是同音異義字,「墐」就是用泥塗塞門戶或墓穴以防盜掘的意思。官員以為國君明白了他的意圖,十分害怕事情要敗露,因而把話講得更加巧妙一些,來掩飾自己的意圖。於是他就巧妙地解釋說:「想要掩蓋真相,卻越弄越明顯了。」。

這個故事後來演變為「欲蓋彌彰」這個成語,意思是想掩蓋事實真相,結果反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

以上就是【欲蓋彌彰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