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故事與由來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源於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的習俗包括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插柳、盪鞦韆、鬥雞、拔河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掃墓祭祖。

關於清明節的起源,有一種說法認為清明節由上古時代「墓祭」演變而來。在清明時節,春回大地、明淨昇陽,祖先的墳墓經過冬天的沉睡,現在到了認養陽壽的時候。於是去墳地祭祀、掃墓成了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

清明節,是祖先的節日,是緬懷和祭祀的日子,是尊重祖先敬仰先輩的節日,也是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特殊的背景下我們紀念祖先的特殊日子。在祭掃祖先墳墓的時候,讓我們不忘本、知感恩,以表達對他們的尊敬和愛戴。

以上就是【清明節的故事與由來】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