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由來作文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的名稱還源於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6天就是清明節氣。在清明時節,春天已經來臨,天氣晴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

此外,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按《國風》的說法,它是屬於古代寒食節的範疇。寒食節是古代冬季的一個節日,具體日期在冬至後的105-107天。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意思是寒食節這天禁火,而到了清明節,就能生出綠芽、柳樹發新綠、杏花飄香味、麥田生青苗等等,預示著春天的到來。這個習俗是從秦朝時就開始的。當時作為冬至後的一個節日,每年的這一天,皇帝會到先皇陵墓之前祭拜,以表達對逝去君主的一種悼念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帝需要將這個習俗傳播到民間去。為了祭祖和掃墓的方便,民間百姓也跟著皇帝學了起來。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掃墓、禁火等,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風俗。這些活動,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清明節是一個肅穆的日子,也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日子。在這個日子裡,我們要緬懷先人,同時也要珍惜當下,傳承傳統文化。

以上就是【清明節的由來作文】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