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眉之急故事

燃眉之急的典故來源於《三國演義》,故事的主人公是曹操和楊修。

有一次,曹操在外出征戰時,負責保管糧草的軍需官任峻,因為擔心糧草數量不足,給行軍打仗帶來痲煩,就請曹操下令,如果再發現糧草不足,就立即將他斬首。曹操的命令下達後,糧草供應官員又驚又怕,就請來典韋商量對策。典韋告訴他:「你只管照看好現在存糧的官兵,讓他們把存糧保管好,不出差錯就行了。」

這時恰巧曹操派人來催糧,催糧官見桌上放著典韋保管的存糧,就對典韋說:「現在軍中糧已用盡,不知主公是否已知道?」典韋一聽,心想這是催糧官自己違反命令,還敢說三道四,便一氣之下把他殺了。正在這時,曹操又派了一個使者來到軍營,傳曹操之命說:「如果不出三天之期準備好糧草,你就是有十個腦袋也不給你留。」眾將士聽說此事都感到無法可施。這時,聰明的楊修向大家出了個主意:「如果糧食真的不能按時運到,就用面做老鼠的耳朵代稱老鼠的糧食。這裡面寓含了把時間短記作「鼠」『易』字是「易』得到的意思。今天下軍糧應急者得『易』」。這個主意一說開,所有將士都覺得可行。眾人就開始做起了「鼠耳朵」的麵條來應付燃眉之急。

這就是燃眉之急的故事。

以上就是【燃眉之急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