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座位帖的故事

爭座位帖的故事發生在唐朝,是書法家傳世之作

《爭座位帖》是草書作品,是當時宰相馮承素主持書寫,當時一時草成,寫了20多幅,各不同,保存的只有6幅(包括原色複製品),此帖絹本,因單幅裝裱,逐頁有題款,其內容是敘述作者與廣陵尚賢等4人,因同朝為官而座位在相國寺東序「馮宿率群從射堂之東西序」發生爭位次高下之事,唐盧載射堂聯句眾賓相和首句末一字為定序憑之緣由等等。在印刷業不發達的古代,名作真跡實為眾人追捧的「至寶」,所以這件真跡後來傳過五代,進入南宋即告失蹤。

直到19世紀末的某日在北京廣濟寺中發現重新裝裱拼接,被稱為中華第一寶。因帖中分貼排列,各有爭讓先後順序,又有各書家集字書寫和塗抹的墨跡,自然成了連綿不絕的爭位故事。

該帖是柳公權書寫的"信札"其中的一個部分,也有人們稱之為《爭坐位帖》或《與宋南郡王元直尺牘》。

《爭座位帖》被歷代書法家視為垂世妙品,並給予極高的評價。書帖時全部使用草書,顯得十分流暢典雅,而且筆鋒變換十分自如,毫無滯澀感覺。其章法行氣錯落有致,通過字形的大小、筆畫多寡和正側俯仰的巧妙組合,以及粗細、枯濕等筆墨的變化,使全篇顯得氣勢連貫,有如流水般地通篇貫氣,成為柳公權傳世墨跡中的精品。

以上就是【爭座位帖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