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運大同篇故事

關於《禮運》大同篇的故事有很多,以下為您推薦:

故事一:華夏尋根。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和弟子們探討理想國的模樣。在《禮運》中孔子說:「大同」社會,是一個「天下為公」的社會。後有愚公尋根訪史,探尋「大同」起源地,傳播「大同」理念。

故事二:小康社會。清代的鄭觀應把「小康之世」的社會歸納為「貧者有所養而無饑寒;老者有所養而無衰病;幼者有所長而無夭札;失所者有所濟而各全其生;民為能,所日求之不得;貨財之阜,足及於庫藏金玉者。由於基本沒有國家體制方面的種種拖累和局限,也就自然會最大限度地達到財產公享和社會公享」。在這個時期,「已由或有的志向得到確認,這是小康社會第一次正式地以典籍的形式記載下來」。

故事三:天下為公。西漢董仲舒認為,「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就是堯舜時期。「大同」社會是天下為公,不是天下為家;「大同」社會是各得其所,不是安居樂業。在「大同」社會裡,人人都受到同樣的尊重,都能以自己的勞動為社會創造財富,同時也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

以上就是關於《禮運》大同篇的一些故事,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以上就是【禮運大同篇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