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故事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常見的說法有:

1. 紀念屈原說。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卻遭到了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最終被貶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都。屈原在流放過程中投江殉節。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吃粽子、賽龍舟。

2. 紀念伍子胥說。伍子胥的父親因遭陷害,被吳王夫差殺害後,夫差不顧伍子胥已勸誡君王防範越國來犯的忠言逆耳,反而聽信讒言,賜劍令他自殺。伍子胥自刎後,吳王夫差繼位,欲給伍子胥報仇,用雄黃、蒜頭、艾草製成藥劑殺死越王勾踐,並把他的屍體裝入皮革做的長匣中,投水沉入江中。相傳每年的端午節就是吳王夫差將伍子胥屍體投進大江這一天。百姓們為了紀念伍子胥的忠君愛國精神,於是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之外的節日。

3. 龍的節日說。人們普遍認為端午節是因屈原而來,但其實在古代的一些說法中,端午節其實是一個龍的節日。

以上就是端午節的一些由來故事,不同地區和文化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和變化。

以上就是【端午節故事由來】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