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故事六何法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有多種,其中比較常見的說法包括:紀念屈原法、迎接伍子胥法、紀念曹娥法、惡日禁忌法以及龍的節日等。
- 紀念屈原法認為,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卻遭到了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被貶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都,屈原在流放過程中投江殉難。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吃粽子、賽龍舟。
- 迎接伍子胥法認為,伍子胥是春秋時期的名將伍奢的後代。他因勸諫吳王夫差拒絕勾踐求和而惹惱夫差,被賜劍自殺。夫差將伍子胥的屍體裝進皮革袋中投入江中,許多人因紀念他擔心其成為水鬼,便將米扔進江中餵魚。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吳國百姓都到江邊扔粽子,希望以此保護伍子胥的遺體。
- 紀念曹娥法認為,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曹娥仍然沒有離開江邊。在五月五日這一天,曹娥跳入江中自殺。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她,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廟,也把這一天的龍舟競賽稱之為「曹娥江中斷」,吃粽子、飲雄黃酒的習俗也在當地延續至今。
- 惡日禁忌法認為端午節起源於忌早朝習俗。五月是瘟疫疾病流行之時,此時朝政昏亂、人人自危。漢代人認為五月朝庭不吉,會招致災禍的鬼魅侵襲。
- 龍的節日:這個說法和古代的圖騰崇拜有關。古人對於自然界的很多現象無法解釋,往往會認為背後有神秘力量的支配。他們認為水怪就是這個神秘力量的代表,而蛇則是一種可以祛災避邪的神物。因此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習俗就是人們為了討好水怪歡心而舉行的盛大的祭祀活動。
以上就是端午節的幾種傳說故事和說法。不同地區的人們可能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或者傳統習俗來慶祝這個節日。
以上就是【端午節的故事六何法】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