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故事

端午節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以下是其中兩種比較普遍的故事:

1. 屈原說: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主張聯齊抗秦,但受到排擠和陷害,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都,屈原在流放過程中投江自盡。為了紀念他,人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吃粽子、賽龍舟。

2. 伍子胥說: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伍子胥勸說吳王勿聽信讒言,並推薦了能幹的人來輔佐吳越公子光。公子光果真爭得王位後,伍子胥助公子光殺死吳王,又薦舉了專管軍政的伍子胥的朋友專諸,伍子胥死後,夫差派人追捕,卻始終沒有得逞。後來夫差賜伍子胥一個「鴟鳥」,規定必須在五月五日午時把它放生,否則就要遭到處罰。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吳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於是將五月初五定名為「端午節」。

總的來說,端午節是一個富有文化底蘊的傳統節日,傳說故事既有屈原的忠貞愛國,也有伍子胥的忠良受誣等悲壯主題。此外,端午還有避邪驅瘟、祛病防疫等民間習俗。

以上就是【端午節的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