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或故事
端午節的由來或故事有多種說法:
1. 由來:傳說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入汨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演變成為粽子。 龍的節日這一說法來自民族英雄曹娥,傳說曹娥是五月五日投江自盡。
2. 故事: 屈原投江的故事,據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上就是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和故事的相關信息,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建議查閱更多相關資料以獲取更準確的信息。
以上就是【端午節的由來或故事】的相關內容,敬請閱讀。